两只手握着拳头,托在腮帮上,看上去和认真听课的普通高中小女生没什么区别。
然而这位来自华师大二附中、名叫谈方琳的高一女生,科研成就一点儿也不普通。
15岁的她,早在初中阶段就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专项奖一项;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一等奖。
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
昨天,作为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最年轻的参会者,谈方琳在临港用流利的英语,向光遗传学的创始人、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得者吉罗·麦森伯克请教,“您认为做课题最重要的个人品质是什么?”
“对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调整心态,反复地重新开始。因为科研过程中,失败总是要比成功多很多”。
听完吉罗的回答,谈方琳说她很受用。
不过,包括吉罗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已经是谈方琳第二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了。当然去年参加论坛的时候,她还是一名初中生。
谈方琳的父亲是大学数学老师,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小学阶段参加了一些数学竞赛的补习班,主要是学知识,“没有去参加数学竞赛,因为参加竞赛要刷题,会占用很多时间”。
初一时,她发现自己对数论方向更感兴趣,“我爸爸不是这个研究方向的,就帮我联系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数论的一个数学教授”。
从初一暑假开始,谈方琳跟着这个教授做研究。其间,她还在教授的引导下,自己翻阅了《美国数学月刊》上的相关文章。她随后的课题成果,就是前面说的——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说起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体验,谈方琳很淡定。她说,主要是来见世面,除了解到了很多大咖的最新研究成果,她也认识了很多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学长学姐。
她也坦言,因为自己现在的知识储备太少,所以大咖们的成果介绍环节,她只能听懂数学建模相关的部分,物理学的也能听懂一些,其他的内容就有些吃力了。
说话的时候,谈方琳也没忘了自己最近在做的课题,“比之前的难很多。快两个月了,一直都没有进展……”
好在,有些丧气的她听到了吉罗的鼓励。这让她意识到,之前的研究相对比较顺利,而现在正是需要勇敢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了。
“我需要不停地去吸收新知识,更多地去和教授讨论,在课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我相信,最后一定会有所进展的。”一口气说完这些,15岁的她语气很坚定。
原标题:科学家只有1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