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列举33条减负举措,其中包括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当地希望方案实施后能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
征求意见稿列举33条减负举措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由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
征求意见稿共列举出33条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重点举措,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
浙江省教育厅方面称,之所以在征求意见稿中列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惩戒,是为了关注学生差异,保障睡眠时间。若小学生晚上9点之后不做作业,还需经家长签字确认,只有家长同意,学生才可以在限定时间之后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
当地希望扭转功利化的教育观
浙江省教育厅官网显示,征求意见稿是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减负三十条)(教基〔2018〕26号),并结合当地实际而起草的。教育部印发的通知指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征求意见稿提到,希望通过该方案的落地实施,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进而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京报记者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征求意见期间均可向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反映意见和建议,届时还会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进行研讨,确定方案。
观点1:浙江温州一小学校长
仅靠规定时间来减负是低效的
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之后不作业,征求意见稿中这一条引发热议。有学生家长表示,自己孩子正在上小学,每天写作业到晚上10点多才能结束,甚至已经出现轻微的黑眼圈,非常希望此方案尽快实施。
浙江金华的姜女士说,自己小时候除了写作文,平时最多写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把作业写完,但现在自己孩子每天要写到10点多,感觉有必要对现在的教育进行改革,“教育改革不等于不让学生写作业,教育者可以考虑探索高效的教育方式。”
浙江温州某小学校长王先生认为,仅靠规定时间来进行减负是低效的,“这个措施出发点是好的,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我个人认为对于寄宿制和一些民办学校可能有点好处,但对于公办走读中小学来说,并没有必要。”
据他了解,公办中小学里孩子的作业量并不多,不需要写到那么迟。他所在小学大多数学生利用中午时间可以完成一部分作业,晚上回家做作业时间也只需1小时左右,低年级作业更少,不会存在要写到晚上9点的情况,“极少数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做作业拖拖拉拉,你就给他再多时间,可能第二天还是交不上作业。”
观点2: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
照顾学生个性化此举接近教育本质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认为,浙江拟出台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之后不作业的规定非常好。“教育是个性化的活动,现在的教育类似于批量生产,并没有照顾到学生个性化需要,浙江拟出台的方案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后续还需进行教育改革。”
李晓兵说,若上述规定得以实施,做作业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和家长,家庭教育的作用机会凸显出来,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避免了教育变成单方面的命令和执行,比较接近教育的本质。
李晓兵表示,拟定方案中规定的时间节点比较合理,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而且正常的家长都不会同意学生以拖延为借口不写作业。在他看来,这项措施实施后,能够让家长监督学校,使学校少布置机械抄写的作业,而去安排启发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观点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未从源头解决问题无法真正减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浙江省拟出台的规定可能会使教师和学生都感觉进退两难,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
储朝晖说,如今学生课业负担压力大,最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反而去抓一些具体的点,比如作业时间,是没有办法实现减负目标的。”
储朝晖介绍,管理权限的集中也是导致学生课业压力大的原因。学校原本有管理权限,但是现在被上级收归了。学校有评价权,但是现在国家实施统一的考试标准,不考虑老师的评价。“有些高校会考虑学生高中学校的评价,但能够做到的高校是极少数。”
储朝晖觉得解决中国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措施,是进行招考分离,相当于不同的高校有自己不同的招生标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政府是不参加高考招生的,都是由专业机构做评估,各个学校进行招生。“有些比较好的学校,学生考试的分数只占其评估比例的25%至40%。这样学生就不会把时间都用来拼考试分数。”
新京报记者刘名洋实习生郭懿萌
原标题:浙江拟规定小学生晚9点后不做作业,老师不得惩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