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书话】
作者:苏金河(《建筑》杂志社副编审)
作为建筑人,捧读机械工业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杂话建筑”丛书,心中感慨万千。作者张克群是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足,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浸淫于中外建筑尤其是古建筑的丛林当中。全套丛书五卷可以说是她一生结缘建筑的总结之作,集成之锦。被人称为“清华奶奶”的张克群用一生砥砺建筑的心血结晶倾诚奉献,编著了这套图文并茂的中外“建造物语”。
这套丛书洋洋洒洒之间迭见匠心,好似一场趣味无穷、精彩纷呈的建筑之旅。它的线条是横纵结合的,建筑史为纵,中外建筑为横,中间的十字结是“建筑是什么”“我们怎么看建筑”和“中外建筑故事”。由于书中介绍中国古建筑花了大量篇幅,可以说纵线较长,横线较短,史书的色彩很浓。尤其值得读者珍视的是,作者科班出身的大量手绘图稿,让人有一种山阴路上芬芳无尽的感觉。
“杂话建筑”丛书 张克群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书中《树木与房子——木构建筑和它的故事》一书,以十几万字的篇幅、300幅作者手稿道破隐藏在木头之间的大天机和小秘密,比如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如何构建,栏杆、斗拱、雀替等怎样取材、雕刻,大屋顶上的脊兽,雕花门窗和望板,从起架到落架,从柱础到飞檐,千年匠意尽在一读之中,让读者在去躁凝神之中得到木构建筑知识和启发。
在书中,读者可以跟着作者的文字和手绘去追踪一个个有趣的古建筑,以及它们的细部构件和饰件。她以通俗、有趣的语言为我们细说中国建筑。人类生活从建房开始,特别是有了婚姻家庭需要繁衍后代之后,房子是生活和幸福的焦点。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中国建筑史和古建筑经典,始终洋溢着鲜活和生动的气息。
作者对与建筑有关的历史故事和记载,如从楚灵王的章华台到晋平公的新宫,如数家珍。作者以“从脚到头”即从下到上的顺序把建筑当人来叙述,正是洞悉了中国建筑的仿人设计和天地人三道结合的设计理念。主人不同,建筑亦不同。在人的一生中,建筑常常将人的尊卑贫富差异、伦理地位距离拉至最大。房子乎?人生乎?尊严乎?由周礼固定下来的古建筑规制、模数、尺寸、正偏间数、高低层高、用料档次、部件讲究、雕花水平、施作方法、门阶样式,都与主人的地位息息相关。
该书分七章介绍了基座、柱础、大屋顶、栏杆、斗拱等部件,以及门前、窗前和屋脊上的狮龙图腾饰件。后记中介绍的颐和园建筑脊兽龙、凤、狮、天马、海马、仙人,让人联想到汉代崛起的仙道文化。作者以宫廷建筑为例,对古建筑的主要部分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长安镇的水街 张克群绘
以树木为喻体讲述一座建筑的立面结构,这是本书的鲜明特色,入脑入心,令人印象深刻,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无疑是上好的读物,既普及了传统的建筑文化知识,又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意在“堆砌一座知识与兴趣于一身的山峰”。
中国的建筑是由低到高发展起来的,好比猿人钻出洞穴,首先在地面上立个基座,既是建筑的坐标点,又让建筑有了牢固的基础。作者在描述、图示的同时引经据典,依据典范建筑部件从容介绍,要言不烦,使人兴味盎然,没有阅读疲劳;北京方言和严谨的学术表述无缝对接,让人觉得舒服。如第6—7页介绍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时对旌幡、经幢进行了对比考证,配以生动、丰富的手绘,让一座建筑各个方面的精彩乐章都演奏得恰到好处。不仅如此,每章之前题赞式的古代诗歌既增强了该书的纯古味道,还展现了才女作者的文学才华,使整套书更具有可读性。诙谐、幽默的评述以建筑为中心顺便透视了历史的沧桑和无奈,如建筑工期短与改朝换代的关系。柱础的样式与受力、意韵的关系在第二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第五章则突出介绍了望柱柱头的柱饰,对斗拱也从文到图予以全方位介绍。
身为老北京人的张克群感慨,自己虽是北京人,又是学建筑出身,对北京了解得很不够。这一方面是谦虚,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城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太丰富了,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个千手千眼观音的一到三个曲面。但是,又查资料又积累,作者带着对老北京城的一份厚爱给我们写出了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按由远到近(历史)、由大到小(体量)的顺序,一一了解北京作为都—城—街巷—郛(城郊)的建城史、规划设计、皇家建筑与民居、礼制建筑与宗教建筑。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仅有建筑没有人也不会有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探秘老北京——细说四九城的故事》一书在介绍北京城市史的同时也讲述了许多老北京的有趣故事,是读者了解北京建筑文化的一本优秀读物。比如,清代四九城八旗的据守分布;北京牌楼与牌坊的不同与消失;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时于谦保卫北京城的故事;慈禧太后指令袁世凯建北京自来水厂的故事,等等,让我们对北京城和中国历史有了更多侧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与诗”,而“诗就是你心灵的最深处”。于是,我们看到作者“诗与远方”的行走遍及世界:读书画图,考察古建筑,因此对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建筑是文明史凝固的音符和残影,它不是江湖上行走的不系心舟,它最先并持久地给人类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
建筑如人,人如建筑,书亦如人。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3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