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趁周世宗柴荣驾崩,新君刚立之际,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即陈桥兵变。随后率兵返回开封夺取了政权,并在后周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与历代封建王朝建立不同的地方在于基本未经战乱。
所以经济基础和人口基数都没有受到损失,而大多数封建王朝开国前都要历经多年的战争,国家新立时需要大量时间恢复原有的经济基础,随后才可向经济繁荣努力。北宋的“和平建国”便为其以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然而在靖康之变后,北宋便彻底亡国。宋徽宗之子赵构意在恢复大宋王朝,于是在南京开国并仍然使用宋作为国号,史称南宋。南宋虽然疆土较小,但却继承了北宋的经济繁荣。不仅农业明显优于前代历朝,而且工商业和海外贸易都十分活跃,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
南宋疆域图农业产量逐年升高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根基,自然是重中之重。即便是在如今,农业也依然是各经济产业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如果农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即便商业、手工业等行业再繁荣,也会导致经济体系的畸形。
虽然北宋的灭亡导致南宋的领土面积受限,但南宋百姓依然拥有数量比较可观的田地耕作。《农商社会视野下的南宋经济再评价》中对当时南宋的水稻产量进行了计算,得出每亩可产出312斤,数量十分惊人。
水稻
宋廷为了扩大粮食产量,不断鼓励百姓扩大圩田面积。南宋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拥有数量不菲的湖泊和河流,非常适合发展圩田。圩田是将堤岸扩展到水中,并再次筑岸。随后将田内的水抽空,如此就得到了一片圩田,适宜栽种水稻。《南宋宁绍地区农业发展及其原因》中提到:"南宋时期宁绍地区已普遍出现圩田。明州( 庆元)仅广德湖周围圩田就扩大农田800顷。明州所属各县出现大片圩田。鄞县746029亩、慈溪469158亩、定海356750亩、象山131920亩,4县围垦1703857亩。淳熙二年(1175),绍兴鉴湖湮废,造田230000亩。上虞县的夏盖湖造田13124亩。萧山的落星湖,北宋熙宁中(1068-1078),有圩田19围3911亩,到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5)发展到5925亩。"
圩田
圩田数量的逐渐增多使南宋的农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产量的提高也使宋人不再遭受粮食短缺的困扰。有了强大的农业基础作为后盾,南宋才得以全力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对外贸易。手工业等行业快速发展
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速度相当之快,经济中心也逐渐由北向南转移。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时期的市场交易变得颇为活跃,交易成本也较先前诸多封建王朝更低,交通也更加便捷。也就是说,是商业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南宋丝绸
然而南宋时期出现的商业繁荣是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先例,宋廷没有加强对手工业的控制能力,只放任其发展。同时,宋廷对于盐等垄断物资的掌控能力也大幅下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私盐。随着赋税货币化,宋廷更是难以对手工业进行遏制。而且无力增加更多的税收,就连维持过去的税收额度都变得非常困难。手工业的繁荣,对于南宋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宋廷对手工业控制的减弱,再一次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宋廷的控制能力再次减弱。逐渐,民间私营的手工业作坊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官营的手工业作坊,而且逐渐细化,数量较唐代增加了一倍左右,新生了许多新的行业。
而且交易的市场也逐渐增多,比如出现了酒市、盐市、茶市、鱼市等。《漫塘集》中记载,光是常州一地,在公元1265年至1274年期间,就有186个集市,平均每乡就有2.6个集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使南宋的经济日益发达。
宋瓷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粤海关志》中曾有记载:"三州市舶司乳香三十五万四千四百四十九斤,其内明州所收惟四千七百三十九斤,杭州所收惟六百三十七斤,而广州 所收者则有三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三斤,是虽三处设司,实广州最盛也。"
由此可见,在南宋初期时,广州港具有首屈一指的重要性。宋廷为扩大贸易规模于是开始发展泉州港,使其具备与广州港相同的贸易能力。公元1087年,泉州市舶司成立。经过多年发展,泉州港一年的吞吐量已经得到了巨大提升,甚至与广州港不相上下,为南宋财政贡献了极为可观的财富。南宋通过泉州港与七十多个国家之间进行了贸易往来,重要性逐渐超过广州港,成为南宋时期重要港口之一。
泉州市舶司遗址
通过多年经营,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繁盛。宋人不断通过海外贸易获取昂贵且稀少的香料等物品,也不断出口国内优质的瓷器、丝绸和茶叶。因三者都为消耗品,且颇受外国人喜爱,故而出口量连年增加,宋廷因此获得了不菲的财政收入,民间百姓的财富也随之增加。
自公元651年开始,阿拉伯人就已经与中国人之间建立起了贸易关系。起初双方主要是通过路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活动,但在公元751年后,唐帝国失去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双方的贸易也出现了短暂的中断现象。不久双方又通过建立海上丝绸之路重新恢复了贸易关系,且往来更加频繁。
到了南宋时期,宋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贸易关系则更加紧密。宋代延续了唐代的包容特点,鼓励外国人在南宋境内进行贸易活动。在广东、泉州等贸易重地也逐渐出现了外国人聚集区,即藩坊。随着时间的推移,藩坊逐渐演化为一种组织。其首领称之为藩长,负责管理藩坊内部事宜,但需要得到宋帝的批准和任命,并且必须穿着宋朝官服,享受与其他汉族官员相同的待遇和地位。
如今的藩坊推动货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宋朝时期广泛使用纸币,并衍生出了许多纸币品种。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印刷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并拥有了印刷纸币的技术。交子的出现使宋人在进行交易和贸易活动时更加方便,不必再携带过多的铜钱,流动性也因此大大增加了。
交子
交子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当地的商人为了方便交易,将财富托付交子铺户保存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交子。当交易完成后,卖家则可以持交子到铺户换取相应的铜钱,但是铺户需要在兑现时每贯扣除三十钱作为保管费。
交子的印版
交子铺户与现代银行颇为相似,交子也十分类似如今的支票。宋廷在注意到此事后并未对其进行打压,反而大力支持,不断完善民间交子交易体系,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建设。公元1004年,宋廷还对当时民间违规的交子铺户进行了整顿,以官方名义授权十六家铺户。为避免突然出现集中兑付,导致交子铺户一时无法兑现的情况,宋廷还设立了类似当今"存款准备金"一类的储备金,以保障铺户的商业信誉。
北宋灭亡后,南宋继续沿袭北宋时期的货币体系,但未继续沿用交子,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开始发行会子并进一步加强监管。公元1161年,宋廷在杭州设立专门负责印刷、发行和管理的货币管理机构,即会子务。在会子务成立后的十年里,共印发了两千八百多万道会子,在民间被广泛使用。《文献通考·钱币考》中曾有记载:"自绍兴三十一年至干道二年(1166)七月,共印过会子二千八百余万道。止干道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以前,共支取过一千五百六十余万道。除在官司桩管循环外,其在民间者有九百八十万道。"
会子
公元1166年时,宋廷开始细化会子面值,出现了二百、三百、五百、一贯的会子。会子虽然方便,但宋廷一直禁止流出两淮地区,对民间交易反而带来了麻烦。不久,宋廷便解除了这一禁令,使两淮铜钱和会子都可以流出江淮地区,使南宋的货币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也维护了南宋经济秩序的稳定。但需要指出的是,会子虽然方便,但并未在南宋境内得到全面推行,仅有部分区域使用。
会子结语
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工商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这五个方面。能够促使南宋繁荣的因素主要在于统治者制定的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和南宋人民的勤奋努力。即便是在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后,南宋也没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从南宋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南宋朝廷在逐渐丧失对垄断资源和货币的控制权后,并没有对其进行围追堵截。反而顺势而为,营造了十分宽松的市场交易环境。南宋建国后,不但在北宋的基础上继续沿用了交子,还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发行了会子并加以细化。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维护会子的发行和管理,使南宋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也为其与蒙古和金对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南宋宁绍地区农业发展及其原因》
2.《农商社会视野下的南宋经济再评价》
3.《粤海关志》
4.《文献通考·钱币考》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