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燕然山铭》(两汉·班固 )赏析
发布时间:2019-12-30 14:18:38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封燕然山铭两汉:班固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 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

剿凶虐兮截海外。

剿减凶残,统一海外。

夐其邈兮亘地界,

万里迢迢,天涯海角;

封神丘兮建隆嵑,

封祭神山,建造丰碑;

熙帝载兮振万世!

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译文

大汉永元元年(汉和帝年号,西元89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 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害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曰: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创作背景

范晔《后汉书》曰: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公元88年,章帝卒,和帝即位,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窦宪成为国舅,很快即被起用为侍中,控制大权。窦宪专横跋扈,无视朝廷法律,随意杀人。齐殇王的儿子刘畅,因章帝丧事来朝吊问,乘机讨好了窦太后,得到一个宫内职位。窦宪怕刘畅受宠,妨碍他专擅朝政,竞派人将他刺杀。后来,事情暴露,窦宪被关在宫内,等候治罪。这下窦宪着了慌,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以赎死罪。当时正逢南匈奴请兵攻伐北匈奴,朝廷便拜窦宪为车骑将军,率大军出塞。窦宪北征匈奴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的。班固不知其中内情,随军出发,任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

大军从朔方三路北袭,窦宪遣各部将及匈奴左谷蠡王等,率精骑万余,在稽落山(今蒙古达兰札达加德西北额布根山)大破北匈奴军队,前后俘获招抚匈奴部众二十万人,穷追北单于直至燕然山,大获全胜。窦宪与副将等登上远离边塞三千余里的燕然山(蒙古杭爱山脉),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颂扬汉军出塞三千里,奔袭北匈奴,破军斩将的赫赫战绩。班固还撰有《窦将军北征颂》一文,对窦宪北征匈奴大加歌颂。窦宪班师后出镇凉州。第二年,北匈奴单于因大败之后势力衰弱,派亲王向窦宪通报希望觐见东汉皇帝,请求派使者前来迎接。窦宪上奏,派遣班固以中护军兼代中郎将职务,与司马梁讽一起,带领数百人骑马出居延塞(今甘肃额齐纳旗)迎接,正遇上南匈奴出兵打败北匈奴,班固一行到达私渠海(在稽落山西北),获知北匈奴已遁走而折回。永元三年(公元91年),窦宪派部将出兵北击,此后北匈奴向西远徙,东汉最后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后记蒙古国悬崖上发现大量中国汉字,专家激动:1000年了,终于找到了

上世纪90年代,蒙古国考古队在杭爱山的悬崖上发现一处石刻,石刻上刻有密密麻麻的“符号”。根据检测可以得出此石刻已有了2000年左右的历史。

蒙古考古队对此进行多项研究,可由于历时久远,石刻上的“符号”已经模糊不全,即便是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石刻上的数百个符号也仅仅是翻译出来了不到十个,至于解读起义,还相差甚远。唯一能确定的一点就是,这些符号乃是古汉字。无奈之下,蒙古古文物研究者联系到了中国内蒙古大学著名蒙古学家齐木德道尔吉。2017年7月下旬,齐木德带上研究小组前往石刻发现地,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县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为期三年的研究,石刻的内容终于被成功翻译。这幅石刻应该叫做“边塞纪功碑”,是我国古人纪念战功时的一种表现方式。石刻共计260多个字,题目为《封燕然山铭》,记载了大将军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之后,并一路追击至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然后在此地大开杀戒的事件。

西汉前期匈奴势大,汉朝对匈奴的策略乃是屈辱的和亲。不过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励志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即便落下“穷兵黩武”的罪名也在所不惜。于是在执政的几十年内数次倾尽全国之力抵抗匈奴,最终扭转了汉朝对与匈奴间的弱势。

西汉后期,匈奴打成南北两支。后来到了东汉时期,南北匈奴之间发生内乱,南匈奴想借助汉朝的力量打击北匈奴。汉朝也正好利用南匈奴的力量,于是在章和二年(公元88年),派遣车骑将军窦宪出塞,于稽落山(今蒙古达兰札达加德西北额布根山)大破北匈奴军队,斩获北匈奴20余万人。之后北匈奴单于逃跑,窦宪率大军一路追击,直到燕然山处大获全胜。

此战直接消灭北匈奴的8成势力,使其再无力对中原地区产生威胁,困扰了汉朝数百年的匈奴之祸彻底解决。为了庆祝以一场大胜,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于燕然山上。齐木德道尔吉激动地说道:典故“燕然勒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有战功刻石的记载,此后历代多有效仿。我们古代史书上只有《燕然山铭》(详见《后汉书·窦宪传》),并不知这个石刻的具体所在。后来宋朝、清朝等都有记载称有人找到了《燕然山铭》的石刻,并且民间也都有拓本流传,然而具体位置始终没有人知道。如今1000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找到了它起源的地方。

这幅《封燕然山铭》对于我国研究古代历史有重大意义,其一就是证明了这场东汉时期与匈奴之间的最后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具体位置,自此之后北匈奴再无力侵略我国疆土。汉朝成为方国之间独一无二的霸主。其二就是证明了北匈奴的逃亡历程,北匈奴主力被全部清除,他们再无力与南匈奴争斗,残余势力只能离开漠北高原,最终逃到亚欧交界处。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在公元300年左右,有一支令欧洲闻风丧胆的游牧种族迅速崛起——匈人。他们依靠以战养战的方式不断侵略,首先是将亚欧大陆交界处的阿兰国消灭,然后进入第聂伯河流域,消灭了东哥特人,之后迅速扩张。当时欧洲霸主罗马帝国如日中天,可依旧在阿德里亚堡战役被匈人击败,最终俯首称臣。在阿德里亚堡战役中,罗马帝国根基遭到动摇,从此开始衰落,最终逐渐亡国。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两汉 赏析 班固 封燕然山铭

上一篇:历史上的今天——1691年12月30日,化学之父罗伯特·波义耳去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