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东依泰山、西傍黄河,是“中国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始产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和”文化的发源地,是“史圣”左丘明乡梓故里,还是一代才子曹植封王之所。
一、“和圣”柳下惠出生之地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
柳下惠生于山东平阴。清嘉庆李兆洛纂《风台县志·营建篇》载:今平阴县展洼村是展禽故里。李兆洛纂《凤台县志·营建篇》“柳庄寺,在展沟西南八里展洼村。春秋柳下惠居此。附近展姓尚多,传为展禽后裔。
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世称“和圣”,“坐怀不乱”的典故广为传说。
二、“史圣”左丘明乡梓故所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相传,左丘明是齐国开国始祖姜太公的第三子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的“平阴县(当时肥城县西部划归平阴)”云:“左丘明墓在县东南五十五里”。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平阴县(当时也是肥城县西部归平阴管辖)”亦云:“左丘明墓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左丘明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后世称其为“史圣”。
三、三国才子曹植封王之所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
曹植曾封王于平阴县东阿古城。其间,他潜心著作研读佛经,并在鱼山闻梵,创作梵呗。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
四、明朝三代帝王师于慎行之故里
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又字无垢,平阴县东阿镇人,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明隆庆二年(1568年),于慎行中进士。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充当皇帝的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
他被家乡人称为“于阁老”。其墓地于林在洪范池镇,尚存44棵白皮松,是省内独有的白皮松林,规模国内罕见。有史学家评论,他秉性忠诚,是明代官场上的异类。
五、"商圣”范蠡定居之地
陶朱公,本名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业理论家和大富商,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陶是范蠡三迁的最后归宿,这在史界早有定论。范蠡所居“陶”的具体位置,晋《齐地记》提出范蠡“止于陶山”(在山东平阴东35里,今属肥城)。
范蠡助越灭吴后,从海上来到齐国东海边。又辗转来到齐国西南边界的肥城市湖屯镇陶山在此隐居下来,置办田产、发展畜牧林果,进行商品交易。范蠡还在山前大村庄、湖屯码头设立杂货店铺、作坊、旅店、钱庄等,使这里成了各国商人集居的交易中心。在他死后,当地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并留下不少与范蠡有关的古迹与传说。
六、元代南天观曾留下道教丘处机的修行足迹
丘处机是全真七子里功勋最为卓著的一位。他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
曾在平阴云翠山修炼,建有南天观。邱处机曾修炼于此。南天观最初的名字叫天观,从宋淳佑八年(1248年)开建,历时63年,建成于元代至大四年(1311年),明隆庆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阁、蓬莱仙院、凭虚阁、长春阁、真武观、三真观、戏楼、看台等,颇具规模。
这一切都构成了平阴灿烂的文化。
声明: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沟通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