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虽然很多都欲一言九鼎,实际上,却很难做到。
朱元璋废了宰相,后世却仍有内阁,阁臣们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
清朝有人说了一段话——
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幻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外国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史共天下。
(师爷 剧照)
胥史,就是胥吏。用专业的话说,是——
衙门里的办事人员。
县里有县令,他是官,但他手下那些办钱粮的,管治安的,写文书的,都不是官,而是他自己出钱请的人。他们或是举人,或是秀才,或是白丁,但没有官方认证的身份。
就这连官都不是的人,竟然与爱新觉罗共天下?他们这么牛掰吗?
不得不说,虽然此说法有点夸张,却又并非全无道理。
小时候看过部电视剧,《绍兴师爷》,剧情绝大多数全不记得了。但印象深刻的是,县令们每有疑难,便问计于师爷。他们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有的是好点子,有的是歪点子。反正,是能解决问题的金点子。
写到此处,相信很多朋友想起了包青天身边的公孙策;
还想到了狄仁杰那句风靡大江南北的——
元芳,你怎么看?
对,师爷们如果还要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那就是幕僚,参谋。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里,李鸿章虽中进士,左宗棠亦有举人功名,但他二人都是从湘军幕府出身而最终一飞冲天的。
可以说,他们二人是幕府中的佼佼者,胥吏们的最佳偶像。
(公孙策 剧照)
以进士而当官者,虽然饱读诗书,但他们对于法律、钱粮、写公告,却未必能够全通。因此,不得不依赖有着专业素养的胥吏替他们办事。而这些师爷、参谋,亦形成了一种自觉,认为到自己地位虽不高,实则权很重。大清基层机构没有他们,估计就得大厦将倾。
不过,胥吏之重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他们之成功,完全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
专家有言,它盛于清,却成于明。
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大量胥吏之事——
而书办之名,遂专属于大小曹署之掌案胥吏矣。今胥吏书办之权,已超本官之上。
严寅所太宰(清),滇人也,本籍嘉兴县人,先大父为蜀之川南分守,严以中丞抚其地,相得甚欢,每言川中胥吏之横。
冒认朱相国金庭同宗,与其疏族称昆季,狙狯闪烁,犹然山会胥吏伎俩也。
近日则胥吏市侩,亦籍手津要,竟批廪生入赀称准贡……
从沈德符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胥吏们的权力,甚至比他们的老爷还大;且蛮横无礼,狡猾无比……
(师爷 剧照)
当然,也并非全然如此。
沈德符还记载——
徐珪以一胥吏,参东厂,参锦衣,参法司,讥贬满朝公卿……
可见,胥吏在明朝,已经开始很强势了,清沿明制,胥吏们继续坐大,终至被人说成与皇帝共天下。
这种说法,对于一入幕府就不能考进士、常被上官瞧不起的胥吏们来说,或许有所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