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坛,欧阳修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他是一个特别乐于举贤荐能的人,只要发现贤才,不顾自己得失,奋力向朝廷推荐。被他推荐的人很多,唐宋八大家的里,除了唐朝的两位韩愈、柳宗元,再去掉他自己,还剩下5位,都得他举荐过。苏氏父子三人,他都奋力举荐。这种胸襟,在史上是少见的。
欧阳修平生最看重的两个人,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苏轼。王安石对于欧阳修,也是非常尊重和敬仰,即使是在变法后因证件不同,欧阳修在治内拒不实施新法,二人也未发生激烈冲突。而苏轼,跟欧阳修同属旧党,自然走的更近一些。
何况,苏轼及进士第,欧阳修的主考官,这在古代,是视为门生弟子的,所以,苏轼一生都视欧阳修为老师。
欧阳修对于王安石和苏轼两位青年才俊,都是特别的重视,认为他们都有宰辅之才。但是,如果一定要分清他更看重谁,那么,可以说,欧阳修觉得王安石更牛,比苏轼还要牛。虽然后来政见不同,但在他的内心里,是没有改变这种看法的。
这样说,当然必须得有证据,不能信口雌黄,胡乱瞎说。那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我们从欧阳修跟王安石和苏轼初见之时,就可以看出他对于二人的评价的微微一点的差别。
王安石比苏轼大15岁,在很年轻的22岁就重了进士,所以,欧阳修自然是先认识王安石的。王安石在进士考试中,可以说是高于所有的士子,但是,观点偏激,主考官不敢录为第一,就录了个第四名。王安石主要是在于实用之才,他的志向不在吟诗填词作赋上,他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
王安石考中进士后,满腔热忱,要干一番事业,乐于到地方任职,但是,朝廷总是让他干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该参加考试升迁时,他拒绝考试。他不参加考试,朝廷就开口子免试,免试他也不来,直接就是说家里穷,辞职。朝廷拿他没办法,名气却越来越大。
这个过程中,欧阳修并未见过王安石,但是王安石的大名早就由一干文人无数次告诉他了。所以,这个阶段,王安石和欧阳修是彼此向往见面的。在一次朝廷任命王安石任群牧判官,王安石又辞职时,欧阳修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就任。
就是这封信,让他们见面了。王安石看到大名鼎鼎的欧阳修给他写信,自然是给面子的,于是就上任了。然后就接到欧阳修的邀请,登门拜访。二人一见面,谈了半天,谈兴未尽,就留王安石吃饭,饭后接着吹。
谈得实在是太投机了,王安石的谈吐,把文坛领袖给镇住了,这年轻人实在是大才啊,这是他从来未见过的。于是,欧阳修来了诗兴,写了一首诗赠送给王安石。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这首诗是欧阳修诗中算得上最好的一首,风格上属于豪放。而这个豪放,是对王安石的欣赏和赞扬。以一个前辈的身份,一个文坛领袖的身份,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这在他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翰林,是指李白,这里是说王安石跟李白一样才高八斗。吏部,是指韩愈,还是夸王安石,说他的文章会像韩愈那样流传后世。这评价,可以说已经是至高无上了。北宋的文人,对于唐朝是特别推崇的,欧阳修这样比,真的是无法再高了。
接下来,欧阳修对自己也是小夸一下。说自己虽然老了,但是仍然有雄心壮志。然后还是夸王安石,以后谁能跟你一争高低呢?
再接下来就是抒发对局势的看法了,说现在很多官员贪图享乐,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说只有自己和王安石,不与世浮沉,怀着治世之心,忧国忧民。说他在很早就听到王安石的大名,但一直没能见面,现在相聚在一起,何不把酒言欢畅谈一番呢?
从诗中看出,欧阳修和王安石谈到了国家的治理,谈得很投机,所以欧阳修是兴犹未尽。不过,谈话中,王安石肯定没有谈到变法的思想,否则,跟欧阳修是不会这么投机的。因为他们的政见是不同的。
欧阳修赠了王安石一首诗,王安石也回赠了一首,王安石的诗是这样的: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王安石说什么呢?我继承和发扬孔孟道义的心一直都在,不过,学习文章有点力不从心。将来,如果能够窥探到孟子道义的奥妙也满足了,这一世,是不敢奢望在写作方面超过韩愈的。我和晚辈们都很敬仰您,恭敬地来拜访您,得到您这么赞誉,深感惶恐。真的怕自己是浪得虚名,您赠给我的美好诗篇我收下了,您这么高的评价,实在是愧不敢当。
态度很谦虚,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王安石跟欧阳修的分歧。欧阳修夸奖王安石的是文才,是写诗作文,但是,王安石志向并不在这里,他追求的是孔孟的道义,实际上就是治理国家,致君尧舜上。其实,言外之意是,欧老您有点小看我了,我可不是只会写诗作文之辈,李白算什么,韩愈有算老几,我追的是老孔老孟。这志向,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从这次见面相互赠诗可以看出,欧阳修对王安石的评价是相当高的。那么,欧阳修跟苏轼见面是什么情形呢?
苏轼参加高考那年,欧阳修是主考官,苏轼能考得那么好,也是因为欧阳修对于高考的改革。欧阳修因为这次改革,几乎被一些考生揍。这次高考放榜后,欧阳修给副考官写了封信,提到了苏轼。是这样写的: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这是欧阳修第一次读苏轼的文章,实际上是高考作文,就被苏轼的文才惊到了,汗都出来了,读得很痛快,大叫“快哉快哉!”。
后来,他多次跟人说过,以后苏轼的声名肯定在他之上。一次,他对儿子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三十年后,就没有人记得我欧阳修了,只知道有苏轼了。
意思是苏轼文章才华将来一定比自己要强得多,但是,人们没有忘记欧阳修,他的诗文流传后世,至今仍光彩夺目。不过,人们确实也记住了苏轼,而且苏轼在文学方面,真的可能超过了他。
从这些话里看出,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的。但是,从他的话里,还是能看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是比苏轼是更高的。
因为,欧阳修在评价王安石时,是拿王安石跟李白、韩愈相提并论,认为王安石跟这些唐代大师一样才高八斗。而评价苏轼时,只是拿苏轼跟自己相比,并没有跟前朝大师相比。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力追韩愈的,他自己是认为跟不上李白韩愈的,这样一比,就有了高下之分。
当然,这是欧阳修的评价,我们今天来看,王安石的政治才能永远高于苏轼,他的志向不在写诗作文上。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他的文章诗词,都是绝对的超一流,一点也不比苏轼逊色。苏轼在词上,开了一代先河,这一点,强过王安石。
大家对于王安石和苏轼,如何评价?欢迎留言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