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 | 左宗棠入疆平叛,向太后提一奇葩要求,慈禧哭笑不得无奈答应
转自:幽默哥杂谈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封疆大吏,同光时期的中兴名臣之一。左宗棠年轻时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只考到举人,就无法更进一步。心高气傲的他一气之下,决定回家种田读书,并以诸葛孔明自比,等待能识卧龙的“刘皇叔”来请他出山。
但一直到十多年以后,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左宗棠入幕湖南巡抚的幕府,才开始崭露头角。左宗棠在军事政务方面,均展现出超人的能力才华,当时朝廷之中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评价。
经平定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叛乱后,主要功臣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均以军功受赏,左宗棠也不例外。1867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钦差大臣,成为了大清的九位封疆大臣之一。
能够官至总督之位,左宗棠的仕途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但这个时候,他却仍然为一件“小事”烦心。这事说来有趣,虽然左宗棠与李鸿章同列总督,但学历比不上人家。李鸿章是进士出身,入过翰林院的,而左宗棠最高只中过举人,因而对此耿耿于怀。
在不懂的人看来,可能会认为,你左宗棠已经是总督了,这学历高点低点,又有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举人和进士间的区别,可是大有讲究的。在清朝考上举人,就有入仕的资格了,但只有考上了进士,才算得上是天子门生,各类待遇比举人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从实在的方面看,就算一个人当上了总督,但只有是进士出身,才有机会入军机处,挤进国家权力的核心中枢。就连在死后的谥号上,也只有考上进士入过翰林的,才配得起谥一个代表最高荣誉的“文”字。
例如,在曾国藩死后,朝廷给了他一个“文正”的谥号。左宗棠听闻后怒道,他都能谥“文正”,我以后岂不是要谥“武邪”?实际上,左宗棠这句话,也是默认自己无法谥“文”字的意思。
1867年,新疆发动阿古柏叛乱。左宗棠为国家、为民族计,不顾自己年纪老迈,毅然上奏朝廷,表示愿意率兵收复新疆,还命手下带上一副棺材随征,表示不收复失地绝不归还的决心。
但是一切准备妥当,大军准备出征之前,左宗棠却突然给同治皇帝和两宫太后上了一个奏折,说自己生平无他遗憾,唯一的就是这辈子没有考上进士,希望太后和皇上另觅贤能带兵出征,自己留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一看傻了眼,大军即将开拔,岂可临阵易帅?但马上想到,左宗棠此举,并非真的是要去考试,只是向朝廷“敲诈”,想讨个功名而已。于是朝廷便发谕旨,赐左宗棠一个“同进士出身”,解开了他多年的心结。
当然,上面的这段小插曲,并不能掩盖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当年左宗棠抬棺西征,寸土不让,栽种左公柳三千里,保我中华领土完整之功,后人至今仍然受益无穷。左宗棠死后谥号“文襄”,算是对其一生功劳的中肯评价,也算遂了他生前的最大心愿了【免责声明】本平台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