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登基之初如同温暖的太阳,把雍正曾经高压处理的案件全部从宽处理,使所有人都认为,乾隆将一改雍正时期的严苛,重新获得最宽松的政治生活,谁知,13年之后,风云突变。
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一向温和的乾隆掀起特大官场地震。
这年,皇后去世。按照满洲风俗,官员们百天内不许剃头,以表示内心悲痛之情。只不过这一风俗并无具体法规要求,此前就连雍正去世,许多官员就在百日内剃了头,而且并未收到任何处理。乾隆却认为这是官员们对皇后的大不敬,是对纲纪礼法的挑战。一开始,乾隆想把剃头的官员全部处斩,最后发现人实在太多,不得已才做出轻判。
但对于江南河道总督这样的一品高官在皇后丧期剃头,乾隆震怒非常,将其赐死,湖南巡抚、湖北巡抚被革职。与此同时,乾隆对那些没有及时对皇后之丧表达哀悼的满洲官员也甚为不满。乾隆对满洲官员的重用程度超过此前所有皇帝,因此他认为,这些满洲官员所受皇恩较汉人官员尤为深重,“义当号痛奔赴”。所以他迅速惩戒了53位没有上奏悼念的忘恩负义之人,每人各降两级。
大学士张廷玉在给去世不久的皇后写祭文时用了“泉台”二字,沉浸在巨大打击中的乾隆觉得这两个字不够“尊荣”,最后以“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理之义”之罪名,停发工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张廷玉从政以来第一次遭遇到的处分。
四月二十日,乾隆发现,在皇后的册文中,“皇妣”二字在翻译成满文时被误译成“先太后”,乾隆气愤地斥责:“从来翻译有是理乎?此非无心之过,文意不通可比。”意思是说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因不满张廷玉被他解除协办大学士之故,心怀怨恨,有意对皇后进行嘲弄,拟秋后处斩。此后满族尚书和吏部侍郎等官员都因此受到处罚,工部办理皇后宝册时,乾隆认为“甚属粗鄙”,以“大不敬罪”进行处分,全堂问罪。光禄寺因祭礼所用祭品、桌子“俱不洁净鲜明”,多位官员因此被免职、降级。
乾隆十三年以前,乾隆处分大臣十分谨慎,只有一个处死的提督鄂善,因为被揭发贪污1600两银子,乾隆不忍杀他,甚至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下旨让他自尽。乾隆曾如此形容当时的感受:“降旨之后,心中翻腾难过,不能自释,如人身之失手足也。”
皇后的病故,直接导致了乾隆从早期的“宽仁”一下转变为高压残酷冰冷,成为他反思过去宽纵政策的一个契机,政治氛围更是从暖春一下到了寒冬。
金川之战前后三任统兵大臣庆复、张广泗、讷亲此前均是乾隆心腹爱将,但是在这一年都被先后处死。讷亲是当时职位最高的军机大臣,乾隆曾说他“为第一受恩之人”,“以为少年大臣中可以望其有成者”。此后,乾隆发现军纪废弛、战斗力低下是金川久攻不下的主要原因,为此他决定凡是武官,临阵脱逃的一律不得保全首级,此后他开始建立训练营,亲自进行监督检阅。
因为一场整治的风暴,乾隆成了整个大清诛杀官员最多的皇帝,他诛杀官员数量、级别均创清代最高纪录。对此,乾隆是这么解释的,“当初我登基时,因为人命关天,实实在在不忍心痛下杀手,可是这么多年我才发现,一味纵容姑息,必将让这些人继续胡作非为,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