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1300多年来,多少书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它痴迷
发布时间:2019-12-06 10:07:01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1905年12月6日,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我国历史上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结束和近代教育的开始。

中国古代科举

殿试

进士

头名称状元

次名榜眼、三名探花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会试

贡士

头名称会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乡试

举人

头名称解元

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

院试

生员

(秀才)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或小试。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

县试、府试

童生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

科举制的演变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对中国及世界的文官体制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朝代制度标准西周世卿世禄血缘战国、秦、西汉初军功爵军功汉武帝察举征辟品行东汉末、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门第隋唐到清科举制才学

秦朝以前,采用“ 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 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 察举制与 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了汉代的察举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九品中正制,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后期 隋朝为改变这样的弊端,就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在创立之初,隋文帝只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分成秀才和明经两科。这时科举制还未成一种严密的考试制度,只是科举的雏形和基础。

隋炀帝时(605年),始建进士科(考试的科别,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科举制形成。

人物贡献标准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的内容

唐朝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 常科和 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两科为主,唐朝大多数宰相也是进士出身。在整个唐朝比较重视进士科。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 武举和 殿试,武则天"策问贡人于洛成殿"标志着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宋朝科举考试分为 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宋太祖正式确立殿试制度,录取权在皇帝手中,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在考试方法上实行“湖名法”,录取人数比唐朝更多。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进士科不再生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考律令、断案。同时,宋代科举制度各项立法基本完备。

明朝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代的历代统治者对科举都非常重视,科举的方法也非常严密。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考取的分别为“举人”“贡士”与“进士”。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仅从儒家四书、五经中命题,考生只能机械作答,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同时,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在古代读书人眼中,中状元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连中三元,即省考第一名解元,国考第一名会元,殿考第一名状元。自隋唐开科举至清废除科举1300多年间,连中三元者只有十四人。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逐渐显露。最终在清朝末年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彻底废除。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起于隋唐,盛于宋,一直持续到清朝,前后约有1300多年历史,可谓史上最长久的科举制度。随着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逐步失去了它的进步意义,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王朝举行了最后一次进士考试,而后科举制自此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历史的兴衰得失之间,既有值得我们继承的优秀经验,亦不乏可资鉴戒的深刻教训。无论是正面看待还是反面检讨,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等,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编辑/整理:陈汝宁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衣带渐宽终不悔 书生 痴迷 历史上

上一篇:道教雷神概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