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无论处在任何情境,都保持同样的教养水平,内外一致,持续稳定”。《论语.子罕篇》就记载了孔子的一些日常行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表率。原文是: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齐衰”,音zīcuī,丧服名,齐,下衣的边。齐通纃,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做,“五服”中列位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齐衰”。有别于斩衰的毛边。
“冕衣裳者”,有两种解释,第一种以朱熹的注释为代表,“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冕是指官帽或礼帽,上衣下裳,这里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或代表朝廷的为官者。钱穆先生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鲁论语》中“冕”在此处为“絻”字,古代吊丧时去冠,用布包裹发髻,较齐衰为轻,衣裳在此处就是丧服的意思,絻衣裳则可解释为轻丧去冠括发之人。
“瞽”字读音为gǔ,盲的意思,“瞽者”也就是眼盲之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瞽者瞽师”,意思就是此处的“瞽者”是指瞽乐师,钱穆先生则认为“承上文丧服者,则以其瞽,不以其为师”,认为瞽乐师的解释并不可取。
“作”是站起来的意思,“趋”的意思是快步走,都是为了表示敬意的动作。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为官之人及盲眼的人,即使对方年轻,见到时也必然肃容以敬,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也必然快步疾行(以示尊敬)。
一般情况下有丧事在身者,内心难免悲痛,于情可哀。为官者或有爵位的贵族都是受封于朝廷,其代表了朝廷的颜面,于礼当尊。对于这两种情况孔夫子都能改容易行以致敬,这在大多数都能做到。孔子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人们易忽视的年青人和人们惯于相欺的眼盲之人能保持同样必要的尊敬,孔子表达出的怜悯和尊敬,并不会因人而异,并不是为了求得回报,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情感,这才是礼之根本。孔子所体现出的也正是深植于内心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孔子被后世人们所尊敬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