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人物祁奚(祁黄羊)在向君主举荐人才时的事迹。这个事迹被广泛记载在《史记》、《左传》、《吕氏春秋》等古书中,也由此,祁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可是,历史真相是这样的吗?历史背景原文如下: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 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谓矣!”
这句话的翻译意思是:晋国的中军尉祁奚向他的君主晋悼公提出要告老还乡。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班啊?祁奚说:谢狐可以。谢狐是祁奚仇人,各种书籍上只记载谢狐是祁奚的杀父仇人,可是我没找到出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仇怨很大。
晋悼公又问了,谢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举荐他接班呢?祁奚说: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接班工作,没有问这个人是否是我的仇人。可是,没等到接任呢,谢狐却死了。如果谢狐真的是祁奚的杀父仇人,恐怕年纪最小也和祁奚差不多大。
图片来自网络
晋悼公又问了:其次还有谁能够接任呢?祁奚回答:其次莫过于祁午。晋悼公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您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接班工作,没有问这个人是否是我的儿子。于是,任命祁午为中军尉。
笔者年少时看此段,觉得祁奚真是大公无私的典范。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觉得里面满满的都是套路,好深的政治权谋啊!一个“卒”字揭露了历史的真相
为什么这么讲?书中记载的“将立之而卒”这句话,揭露了事情的真相。
祁奚、谢狐同朝为官,又是血仇,从常理推断,双方都应对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是人之常情。笔者觉得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关于这段历史的描写更能说明真相。
“未及拜官,狐已病死”,说的是谢狐没来得及拜官,就病死了。当然,这是小说家言,我们可以采个旁证。祁奚在向晋悼公推荐谢狐接任时应该就已经知道谢狐的病情严重,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所以才推荐他(如果是突然死亡,在古书中,就应该记载为“暴卒”),这样就在君主、士大夫阶层有了非常好的舆情。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候谢狐死了,晋悼公又问他,他顺势提出了由自己的儿子接任。在晋悼公询问理由的时候,他就用例比法证明了自己的公正无私,接着,又举荐了有名的贤臣羊舌赤给自己 儿子做副手,使自己的儿子平安过度,真可谓是老谋深算,一举三得。
一是,保持住了自己家族在军内的地位(这在当时世卿世禄制度下非常重要)。
二是,化解与谢狐家族的历史积怨与矛盾(谢狐虽然未能赴任,其家族肯定会感恩,这就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找祁午的麻烦)。
三是,为自己赢得了被无数后人赞誉了几千年的典范形象。
看来,我们需要为祁奚点赞的不仅是他的大公无私,更应该点赞的是他那一举三得的政治智慧与权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