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都是唐朝久经沙场的名将,他们对唐朝版图的扩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几位名将是盛唐最有实力的战将,唐玄宗李隆基正是利用他们,才开辟了大量的的疆土。不过,封常清、高仙芝等人虽然英勇善战,但其还是逃脱不了唐玄宗的猜疑。
在安史之乱平叛战争的前阶段,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三人就遭到了唐玄宗猜杀,正因为这三位名将的故去,才使得安禄山畅通无阻。那么,如果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是否可以挡得住安禄山?原因有哪些?
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完全有能力挡住叛军,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首先来看地利,潼关自古以来就是险关,其易守难攻,完全可以阻挡叛军的进程。它是长安的门户,是叛军进入关中的重要站点,唐玄宗本人也对潼关非常重视,所以他才派出了哥舒翰、高仙芝等强大的名将阵营。
潼关有地利之便,叛军要想进入关中,就必须要打开潼关,不过,当时潼关驻有唐朝重兵,且也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叛军要想攻破此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有骁勇悍将哥舒翰指挥,安禄山几乎不可能进入关中。
第二,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不用怀疑。这三人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军事才能击败叛军,且根本不需要玄宗的支援。
安禄山在南下中原的时候,就将这三人视为主要对手,为了对付哥舒翰等三人,安禄山专门调动了手下的悍将史思明、崔乾佑等人。安禄山素闻哥舒翰等人的威名,这一次出击,他根本也没有想过能够消灭唐军,只是为了为持久战做准备。
本来,哥舒翰、封常清等人完全可以依靠地利之便而阻挡叛军,奈何由于玄宗猜忌,再加上奸臣作祟,封常清、高仙芝二人终于被杀害,而哥舒翰也因为玄宗的盲目催促而招致大败,最后自己也身陷囹吾。唐玄宗自断臂膀的做法,使得安禄山叛军军威大振,很快,叛军就攻破了潼关。玄宗皇帝在无奈之下,只好西逃巴蜀,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很快就走向了衰弱。
如果唐玄宗能够充分发挥己方的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击败叛军的。奈何这一时期的玄宗已经丧失了前期该有的英明果决,他过度听信奸臣杨国忠的言语,拿掉了爱将的军权,最终导致了唐军无将可用,在这种情况下,玄宗就只能选择西逃巴蜀。玄宗本人应当对他的过错担负一定责任。
其实,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三人完全可以改变唐军的颓势。是玄宗不忍心放权,盲目干涉将官的指挥权利,才导致了唐军的失败。
天宝后期,唐朝这种相互推诿、君臣之间的猜疑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的情况下,所谓封常清、哥舒翰等百战名将,必然会走向陨落。唐玄宗自断臂膀,最终促使唐朝走向了衰亡。
如果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是完全有可能阻挡住叛军进程的。封常清、哥舒翰或高仙芝都是善于打硬仗恶仗的名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过人的军事才干,安禄山叛军绝对不是对手。再说,唐军还有潼关天险,且粮草充足,故而叛军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攻破潼关的。潼关不失,长安就能幸存,如果能够对峙一年,到时唐军发动反击,安禄山绝对会大溃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