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本宫”“朕”这些都是误称,历史中是怎么称呼的呢?
随着一些清宫剧的热播,不少人对宫廷生活有了了解,电视剧都是艺术加工后的产品,并不安全符合历史史实,比如说清朝后宫中妃子对皇帝的称呼,剧中都有误导的倾向,清宫剧看多了以为就是这样叫的,今天小编就来就大家盘点一些清宫剧中的错误称号。
“皇帝”,皇帝是皇上专用的名号,却不也是随便更替使用的,如果妃子们在宫中聊天,直接称呼皇上为皇帝,这是大不敬的行为。后宫中只有两种身份的人可以这样叫,她们是太后和太妃,也就是说是皇帝的长辈,妃子只能恭恭敬敬的称一声皇上,前朝中大臣和万民百姓也当如此称呼,溥仪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过太后与太妃称他为皇帝。
“哀家”,最开始听到这个称呼时,感觉非常的奇怪,悲哀的哀不是一个好词,为何太后却要这样称呼自己?皇帝去世后,新皇奉自己的嫡母或者生母为太后,其他的妃子则为太妃。但在历史中是没有哀家这个词的,古代女子失去丈夫后被称为哀子,可能有是哪个作家为了突出太后的身份,从而编造出来的词。
“嫔妾”,一般用这样称呼的就是皇帝的妃子,不管位份是高是低,见到皇帝这样回话自然是不错的。其实这个称谓无论是清朝正史资料,还是流传于民间的戏文,都没有这样的叫法。可能是某一部剧在写台词时,编剧为了偷懒或者想别致些,自己给造出来的。历史上后宫的女子看见皇帝,无论是什么身份,统一自称为“妾”或者“臣妾”。
“本宫”,提到本宫就是一宫主位的称呼,古代皇家一个宫里不只住一个娘娘,身居主位的娘娘对她人会自称本宫,皇后娘娘自然也是担得起这个称呼的,除了在皇上和太后面前称臣妾外,对其他人都自称本宫。但历史上对本宫这个词记载的非常少,嫔妃的日常生活也多是自称“我”或者“余”。
“朕”,这个字是皇帝的专用词,最开始是秦始皇创立的,但在后世的继承中,这个字口头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皇帝在和他人说话时也像常人一样说我,反而这个字用于书面形式比较多。
清代非常接近我们现在的生活,称呼也和现在差异不大,并不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