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文字由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秘制加工而成
发布时间:2019-11-23 23:27:01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东坡有词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汪曾祺的文字,也是同样的感觉。

汪文,一派天然。如同开在春日里的花,悄么声儿地抽枝、发芽,谁也不去惊动,却时时、处处都是新的。从不大惊小怪,只随时序生发,还没等你留意,花已经开了,香气也并不撩人,只是淡淡的。

感觉汪老写作就是信手拈来。写的是什么,标题就取什么,朴素得有些“不像样”。写美食,就叫做“豆汁儿”“萝卜”“豆腐”,充其量来个“菌小谱”,算是给昆明的菌子们做了一篇“大记”;写景物、花草,便直接叫“花”“夏天”“马铃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写人就更接地气了,“老舍先生”“我的父亲”“大妈们”,好像生怕标题喧宾夺主似的。我总觉得有些标题,真是他由着性子来的,像“林斤澜!哈哈哈哈”这样的“杰作”,到别处恐怕再难一见。

他写文章,才不管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开篇从来朴实无华,好像是提笔便写,像《我的父亲》这样深情隽永的大散文,他也毫不铺陈,上来就是“我父亲行三。我的祖母有时叫他的小名‘三子’”;而像家常小事、寻常味道,写来则更似聊家常。他有一篇《家常酒菜》的文章,开始得直截了当:“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在菜场内同邻家阿叔聊天,也不过如此。

他的转折自然而然,写完一个话题,也不铺陈,直接转下一个,毫无造作之气,因为用笔简练、用字精确,这样转也从未让人觉得有何不妥。那些转折,颇得中国古典诗文之妙,减省而不突兀,简洁又不简单。汪文收尾意尽而止,从不见拖沓,如“行到水穷处”,他有一篇文章《滇游新记》,写云南的草木、风土、人情,等等,及到结尾只明快的一笔:“这里的乌鸦比北方的小,鸟身细长,鸣声比较尖细,不像北方乌鸦哇哇地叫。”像是没说尽,却也似尽了,不知再说些什么好。细品来,又觉得意犹未尽。汪文里像这样的收尾比比皆是,犹如山歌调子,余音渺渺,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龙头凤尾猪肚子”这样的“要诀”,在汪曾祺的文章里大半被破了。哪有什么“龙头”,“凤尾”也不必要,只有“猪肚子”是实打实的,而且其厚度绝非一般人所能及。读汪文,一开始会觉清雅素淡,就像他笔下那些家乡小菜,凉拌枸杞头、煮干丝……却越读越觉滋味全出。待读得多了、深了,又在这“清淡”里咂磨出两个字来:底蕴。他的文字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乃至大自然中秘制加工、又反复腌渍而出的,乍看颜色无奇,待真正打开“盖子”,其香扑面,尝一口,回味绵长。

他有一篇名为《葵·薤》的散文,写了两种今人已不太熟悉的菜蔬“葵”与“薤”。引述了《诗经·豳风·七月》、后魏《齐民要术》、元代《农书》、汉代《薤露》等,且每次引述,都与行文严丝合缝,丝毫没有“引经据典”之生硬,乃至读时稍不留神就滑过去了,几乎感觉不到。待察觉时,回头再看,这些援引无一处不妙,恰如“量身定制”,而若非熟读典籍者,根本无法如此信手拈来。像这样一篇短文读下来,非但会生出意欲品尝之想,更将菜蔬背后的文化也取一瓢饮下。

汪文之“厚”,源于生活。他经历过日军侵华的动荡,作为西南联大的学生,背井离乡,跋涉千里,到云南求学。可像这样的颠沛流离,进到他文字里,就成了《昆明的吃食》《昆明的花》《泡茶馆》《跑警报》……他写什么,都写得那样兴高采烈,让人丝毫不觉那时的他天天都在饥饿线上挣扎,还要面临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那篇《跑警报》多有趣呀。空袭警报来了,马兄带着一卷诗,金先生提了一箱情书,罗同学和郑同学更是悠哉悠哉,一位洗头、一位煮莲子……文中的许多描写,后来被用在电影《无问西东》中。

他早已深深懂了世情,却从不明言,亦不嗔、不喜、不怒、不怨,充其量只说:“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那些人事沉浮、苦乐悲欢,变作他笔下的家常味道、草木花鸟、深巷细雨……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汪文的厚味,也在“情”字上。汪老深情,但他写情,也淡,从不铺张、宣泄,没有浓墨重彩,恰如一卷水墨山水,意在其中,情在其中,一旦走进去,才触了心,再难忘了。他的一生,失去过太多人,也目睹过太多失去,可是那些伤痛,却在他笔下哀而不伤。他写老师沈从文晚年回故里、听傩戏,道:“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只一个画面、一句话,便写透了老人对故乡的依依眷恋。他写金岳霖用情之深,简直不动声色,“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是怎样的视角呵?

汪老有一段写蜡梅的文字,我倒觉得颇合适形容其文:“这样大的四棵大蜡梅,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

清冷的冬天,那安静的一树繁花———大概就是汪文。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而成 传统文化 大自然 文字 加工

上一篇:曹操登峄山,干了一件“荒唐”之事,一件国宝永远失去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