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字其四
上
一战战败后的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所有军备物质统统上缴,海外占地被全部瓜分,可以说德国一战后倾家荡产。凡尔赛条约中有一条规定,德国军队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并且这10万人只能提供安保作用,不准生产以及配备重机枪。
但是实际后来的二战中,德国却大量出现了一挺重机枪,它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横贯整个欧洲大陆,让整个盟军听声丧胆,希特勒电锯由此得名。这就是二战重机枪之王MG42。
整个二战期间,德军一共生产了100万支MG42,单兵手持的冲锋枪才生产了120万支,从中可以看出德国人对MG42是多么的狂热。实际上早期的欧美间谍第一次看到MG42的时候,向国内发回电报中这样描述:德国已破败不堪,生产的重机枪竟是铁片拼凑。
二战早期枪械的生产多采用技术切割制造,但是对于一战战败后的德国而言,金属原材料的缺乏,加上战败后的经济萧条,是没有条件按照以前的生产方式量产重型武器。于是德国的金属冲压技术专家格鲁诺夫博士化繁为简,冲压制枪,打造出轻便式气冷式机枪-MG42。
为何一挺MG42就可以完成小型阵地的火力支援?MG42的这两大优势不得不提!首先,令人乍舌的高射速,MG42每分钟的射弹量在1000-1300发。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驾驭MG42的战士,稍微的点射,大概就有6-7发的7 .92毫米毛瑟步枪弹出膛,正所谓,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第二,MG42无间歇持续性火力压制。MG42采用气冷式原理,枪膛一般可持续射出300多发子弹,发热后扣动扳手,快速更换枪膛,有研究测算,老练的机枪手可在2秒内完成更换。所以,别指望,在MG42面前,有熄火停射的那一刻。“嗤嗤”声响起的瞬间,便是死神怒吼的开始。德军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作战时,MG42在不更换枪膛时甚至可射出600-700发子弹。
当然,MG42也不是无敌存在,也正源于其高射速,以至于MG42就是一台大口味子弹吞纳器。甚至于整个班的战士都要携带弹药满足MG42的需求。也归咎其高射速,所以MG42要求机枪手点射跟扫射结合。所以坊间也这样说,能驾驭MG42的都是老枪手。
畅射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躺射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扫射北非炎热的沙漠,激射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MG42梦幻般的声音,就是来至上帝之神的审判。
转自:军械库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