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杜有邻与柳勣案的牵连,七十三岁的北海太守李邕被处死。
杜有邻与柳勣就更跑不了了。
案发后一个月,对这哥俩的判决结果就下来了:决一顿,贬岭南新兴尉。
翻译过来就是,用棍子打一顿,然后流放岭南。
表面看,因为这两人都和太子有点亲戚,玄宗对他们还是比较仁慈的。
打一顿就打一顿吧,毕竟小命是保住了。
事情不是你想的这个样子。
因为这道圣旨的后半截“流放岭南”根本没有用。
一顿板子下来,杜有邻和柳勣就被活活打死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案子的起因。
起因很简单,就是杜有邻和柳勣翁婿二人因为家庭矛盾闹翻了,女婿把老丈人给告了,具体的罪名是“妄称图谶, 交构东宫, 指斥乘舆“。
这个罪名很耐人寻味。
杜有邻不仅是太子李亨的老岳父,也是李亨的下属。
赞善大夫,就是负责监督太子日常行为,给太子找茬挑刺的,不与太子交往,怎么监督检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玄宗对太子十分放心不下。
从宫廷政变的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李隆基坚决不允许任何人对自己的最高权力产生任何威胁。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为了避免自己还没退休,儿子就带人过来和自己抢位置,玄宗对太子采取了诸多防范措施。
比如,玄宗改变了延续几百年的太子住在东宫的传统做法,把太子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这样一来,既便于玄宗时刻监督自己儿子的一举一动,又把太子和他的东宫僚属成功的分离开来。
于是,当柳勣指控杜有邻交构东宫时,自然是触动了玄宗的心病。
我不让你们交往,你们偏偏要交往,看我不收拾你们!
于是,毫无疑问的杜有邻要倒霉了。
当然,倒霉的不仅仅是杜有邻、柳勣、李邕等人,李亨不可避免也被牵连了。
因为杜有邻和柳勣都是李亨的亲戚。
李林甫指派酷吏吉温来审理这个案子,不遗余力的想把这个案子闹大,最终的目标就是把太子拉下马来。
对这一点,李亨心里清楚的很,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万般无奈之下,为了自保,李亨只好故伎重演:杜有邻的女儿离婚。
这是李亨第二次被逼着离婚了!
作为大唐的储君,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在李林甫的步步紧逼之下,李亨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只得步步退让!
李亨,您这位太子当得真是不容易呀。
好在,这一切都在玄宗的掌控之中。
李林甫想干什么,李亨为啥要离婚,玄宗心中更是一清二楚。
好了,好了,差不多就得了。你李林甫又成功打压了太子一次,就此收手吧。彻底把太子弄垮了,你李林甫岂不是一家独大了!
于是,玄宗像处理韦坚、皇甫惟明案一样处理了杜有邻与柳勣案:就事论事,只收拾太子身边的人,不动太子。
李亨又一次有惊无险。
从时间上看韦坚、皇甫惟明案与杜有邻、柳勣案略有先后;实质上却同出一辙,后者可以说是前者延伸与发展。
李林甫利用这两次案件成功地打击了太子李亨。
当然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没过多久,对李亨的第三次打击又开始了。
这次,案件的当事人是王忠嗣。
王忠嗣是个猛人,超级猛人。
安禄山造反时身兼三镇节度使,就差点就把大唐王朝连窝端了。
王忠嗣最辉煌时身上带着四颗烫金的将印,朔方、河东、河西和陇右,大唐西方四大军事重镇的节度使全让他一个人干了。
玄宗一共设了十个节度使的位置,王忠嗣一人就占了四个,比安禄山还多一个;
大唐驻扎在边境的军队总计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人,王忠嗣一人就带了二十六万七千多,占了边军数量的一半还多。
这样的情形,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由此可知,王忠嗣在玄宗心目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因为王忠嗣是玄宗的干儿子。
王忠嗣的老爹王海宾在军中以骁勇善战著称。
可惜的事,在王训九岁那年,王海宾在与吐蕃的交战中不幸牺牲。
得知王海宾阵亡,玄宗十分惋惜。
在追授王海宾为左金吾大将军的同时,玄宗授予年仅九岁的王训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并亲自接见了他。
王训见到玄宗时伏地大哭,把玄宗弄的更加伤感,不断安慰这位失去父亲的孩童,并收王训为养子,赐名忠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