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可谓是处处玄机。“郓城县月夜走刘唐”一段,面对晁盖托人送来的一百两黄金,宋江是坚决拒收再三推却。有人说,这是宋江重义轻利;也有人说,这是宋江不想背上通匪的罪名。
这些分析,乍一看似乎都有道理。但深究下去,你就会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原来这是吴用对宋江发起的首次挑战,聪明的宋江一眼看出了其中猫腻,并且针锋相对展开了一场“智斗”。1.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智取生辰纲后,因为白胜的被捕和招供,晁盖一伙面临着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对此他们却毫不知情。
郓城押司宋江是晁盖的好友,因职务便利,提前得知官兵即将实施抓捕的消息,于是暗中向晁盖通风报信。后来,在都头朱仝等人的巧妙周旋下,晁盖一伙有惊无险逃上梁山。
事后,晁盖为了感谢宋江,特意安排刘唐下山,送来一封感谢信和一百两黄金。面对即将到手的厚礼,宋江百般推辞,无奈之下,刘唐只好带着回信和金子返回梁山。2.
宋江真的不需要这些金子吗?答案是宋江非常需要这些金子。
他才包养了个“外室”: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了家具,为阎婆惜买了周身金银珠宝,正是花钱的时候呢!何况他大手大脚,经常十两、二十两银子往外送,靠自己的微薄收入肯定不够。
其实,宋江一开始是做好了收礼的准备的。刘唐初见宋江时,说明来意:“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再去谢那朱都头。”刘唐先拿出书信,宋江看后不自觉地“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
他已做好准备,拿出招文袋,准备收下那一百两黄金。
忽然之间,宋江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仅“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
宋江让刘唐把其余的金子包着,他好像充满了心事,也忘记尽什么地主之谊了,不可思议地“叫量酒人筛酒与刘唐吃。”这一切都很反常。
然后,宋江就是各种推辞,说什么梁山正需要金银,自己家里颇有些过活。3.
宋江为什么如此反差巨大呢?原来,他发现这是吴用的伎俩,要么让自己出丑,要么让自己陷入一个未知的陷阱!
明明送金子是晁盖的意思,怎么扯上吴用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宋江的老道,仅凭一封书信和刘唐取金子的举动,就能看出这并不是晁盖的本意,而是吴用戏弄自己的鬼把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我们提到,刘唐说自己此行是来感谢两个人的,宋江和朱仝。也就是说,这一百两金子不是送给宋江一个人的。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既然送给两个人,为何不把金子分开包?这岂不是让先取者宋江为难吗?自己拿一半,留一半再由刘唐交给朱仝?或者由自己去交给朱仝?
两种方式宋江都不可接受!
自己先取一半,万一另一半别人不收呢?显得自己多么不仗义,救朋友本来也是分内之事,如何谈钱?
自己拿一半,剩下的交给朱仝,说你也收了吧!这样岂不是要暴露自己通匪?毕竟宋、朱二人只是同事,并非知心朋友。
这一切推测并非空穴来风,让我们回到书里就会发现:晁盖曾经在山寨里说起宋江、朱仝的大恩,示意“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
吴用说大哥你不要担心,“宋押司是个仁义之人,紧地不望我们酬谢。然虽如此,礼不可缺,早晚待山寨粗安,必用一个兄弟自去。”
看见没有?吴用起初就不太情愿拿出黄金酬谢宋江,碍于晁盖面子,不得不出了一个馊主意,以戏宋江。也就是说,这一切的确是吴用安排的一个小伎俩而已,他其实认为宋江不会收礼,派人去送礼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4.
我们说,宋江长期浸淫于官场,面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教书先生,他还是有一套的,不紧不慢中采取了反击之术。
宋江先是说自己不要黄金的理由,“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于情于理,这句话显示了他为人仗义豪爽的一面。
宋江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来取。”
言外之意,这些金子先放你们那,我需要的时候再来取,这是我的金子。
高手就是高手,一个举动,既让梁山知道此次派人送黄金的“丑态”,又让他们欠下一个天大的人情,不知不觉中又将朱仝那份金子据为己有。看似不经意的一击,倒是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刘唐临走前说道:“学究军师号令今非昔比,小弟怎敢将回去,到山寨中必然受责”,听到这里,宋江更加坚信这一切都是学究吴用的伎俩,他写了一封回书,内容虽然未知,但内容一定精彩纷呈。
这一次,宋江的确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