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秦腔
发布时间:2019-11-01 12:58:49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文化的不断发展,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但同样我们也丢掉很多。比如在这个人人都穿西装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想来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都会引来异样的目光吧!在这个人人都学钢琴、小提琴的年代,有多少知道我们的民乐?想来大多人见了都叫不上它的名字吧!西方文化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融,但是却不能忘记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这个人人都看电视、看电影的时代,你可还记得中国传统的戏剧呢?戏剧的表演张弛有度,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它将音乐、剧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在这些戏剧中,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传统戏剧,目前已经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戏剧—秦腔。

秦腔俗称“梆子腔”。在过去,唱秦腔的时候经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因此秦腔也称“梆子腔”。秦腔起源于陕西、甘肃地区,战国时期,这些地区被称为“秦国”,因此就有了秦腔的说法。秦腔原本起源于民间的一种歌舞,人们在遇到开心的事情都会唱上几句,随便跳上几段。那时候的秦腔还没有融入音乐、节奏和戏剧。后来人们慢慢觉得,光唱没有音乐伴奏不好听,于是就用枣木梆子敲着节奏伴奏。秦腔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就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证明在那个时候秦腔已经成型,因此秦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明朝之前。

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的特色就在唱的时候基本都是以陕西关中的方言为基础,在这同时,又相对的融入我国唐代、宋代的诗词,因此我们会发现,秦腔的唱词有时候都是七言诗体。因为秦腔是唱出来的,所以它的特点就是语言激昂、高亢。而它的唱腔基调基本都是一个基调,然后通过不同乐器的伴奏,不同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表现出戏剧中人物的特点和情感变化。在人物情绪激动,剧情跌宕起伏的时候,就会用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等加快速度,表现出剧情的紧张、跌宕起伏,看的观众心情也跟着音乐和剧情的发展跌宕起伏。而此时,秦腔在唱的时候,通常用的“假”嗓,表现力极为丰富,这也是秦腔不同于其他戏剧之处。

秦腔中的角色有生旦净丑,每个角色都各有千秋。一般角色分为的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加起来一共是是十三门,所以又称“十三头网子”。而且在演唱时,也会出现多重唱。

图为秦腔武场

不了解秦腔的小伙伴可能会说,秦腔不就是用假嗓子在台上唱唱曲,跳跳舞嘛,有什么难的!放在以前秦腔刚形成的那会来说确实如此,不过随着秦腔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不再满足于唱唱曲就能博得观众一笑,每个表演秦腔的演员,都有自己的身段和绝活。就像我们现在看电影,再也不满足只看看剧情,电影里面的动作戏、大型的爆炸场面,一定要拍的真实,才能获得高分的评价,秦腔也一样。每个演员都有他们的特技,比如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等等,每一个都是他们的绝技。这样丰富的内容,才能更具表现力。尤其是在神话剧的表演当中,这些绝活给剧情发展增添了不少色彩。让秦腔更具戏剧化、歌舞化。

图为秦腔喷火

除了演员的这些绝活外。秦腔在音乐的伴奏上,也有不少特点。秦腔分为文场和武场。武场就会有很多打斗的场面,此时除了台上演员的绝技,音乐的伴奏也极为重要。传统的秦腔是以板胡作为主奏乐器,板胡声音刺耳,需要有一定的距离听起来才好听。因此板胡位居舞台的左侧,此时和台下的观众的距离刚刚好,这个距离听起板胡来声音浑厚有力,清脆干练。此时再配上暴鼓、干鼓、堂鼓、小锣、铙钹、梆子等,能将武打场面的威武发挥的淋漓尽致。而文场多以感情戏为主,此时的配乐就要用三弦、琵琶、二胡、竹笛、扬琴等这些表现力细腻的乐器才能表现出男女主之间的感情。

图为秦腔板胡伴奏

秦腔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应该是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一地就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而且那时候皇帝也爱听戏,经常会招一些戏班进宫在梨园进行演出。乾隆年间严长明的《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的《燕兰小谱》、周元鼎的《影戏论》,都是在当时比较有影响的秦腔著作。当时的秦腔演员经常在北京演出,秦腔在北京城可谓是红极一时,除了东北三省外,其他地方都很流行秦腔。甚至有很多学昆曲、京剧的艺人都改学秦腔。不过到了清朝默期的时候,秦腔就逐渐发展为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

图为《燕兰小谱》秦腔剧本

秦腔的魅力在于它不同的唱法、技巧、配乐、语言和戏剧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未必能欣赏到秦腔的魅力,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秦腔充分的展现了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图为秦腔现代戏《易俗社》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秦腔 瑰宝 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 物质

上一篇:清宫三大谜团之一·乾隆爷的审美:终于在线一次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