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兄盗嫂”的陈平,是如何得到刘邦重用,成为初汉三杰之一的?
欢迎朋友们来看《龙观历史》,老龙在上期图文当中和大家说了一说,在吕雉死后的四十天里,刘吕集团的一场大较量,刘姓终于夺回了权力。文章详细叙说了他们做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到的。本期图文老龙还将要跟大家说一说,被史学赞誉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汉立基过程中与周勃、灌婴齐名的初汉三杰之一的陈平,说说他“封还金印,来投沛公”投到刘邦阵营时的精彩,还要说被传闻是“欺兄盜嫂”之徒的由来。
01
陈平,阳武县(在今河南原阳县东)人,是辅助汉高祖刘邦建汉立基过程中的三杰之一。在其为刘邦所用的时候,还有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
刘邦率军出蜀东征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3月,有一年青英俊的小伙子来到帐外,自称是沛公部将魏无知的好友,并自报家门楚都尉陈平。卫士进去报告魏无知,无知慌忙迎接,并为其设宴接风。
席间,魏无知问道:“你不是在项羽手下做事吗?今为何来此?”陈平说“你在项羽手下,虽然没有得宠为亲信,但也是过得去的。不料后来,当沛公攻打殷王司马印(此为项羽为封诸侯时封的一王)的时候,项王命我带兵前去救应,但那时殷王已投降了沛公。项羽得知司马印投汉,在我带兵返回时,却要加罪于我。为此,我只好封还金印,不辞而别,来投沛公。”无知道:“沛公宽宏大度,爱才如命,知人善任;远近豪杰,相继来投。今你弃暗投明,实为心明志远,有我魏无知的推荐,保你学有所用,才有所展。”
02
第二天一早,魏无知入见刘邦,经过当面策略问答,刘邦很是高兴,当即任其为都尉,加参乘(古代官名,常在帝王左右),兼掌护军。陈平当即受命,再次拜谢而出。
诸将听说陈平一来到就被封为这么大的官,心中很是不服,就连周勃、灌婴这些重臣,也生妒意,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埋怨刘邦对其心迹未明,便加重用,是不辨奸贤之举。这些话传到刘邦耳中,他置若罔闻,不予理睬。
后来,一些人为了试验陈平,故意向其送金银行贿。陈平对此,从不拒退,有送则收,满不在乎。这一来,又被众将抓住了把柄,便推周勃、灌婴为代表对刘邦说:“陈平虽美如冠玉,只怕是空有外表,内无真才。听说他在家时,行为不规,常有欺兄盗嫂行为;今掌护军,又收礼受贿。陈平如此淫黩,实为不法乱臣,务请大王明察,且不要为其辞令所惑!”
03
刘邦为让群臣都知道他爱才惜能的用人观点,便把魏无知召入帐内,当众责问道:“陈平欺兄盜嫂,贪财受贿,如此行为不端的人,你荐来何用?”魏无知从容而对曰:“臣所推荐的,是陈平的才学;我王问的,是他的品行。今日楚汉相争,全仗计谋、才学。至于他有无欺兄盗嫂和贪金受贿之事,我认为不必详究;如果陈平确实无能,臣甘愿受责。”刘邦听罢,并不表态,只是微微一笑。
随后,他又把陈平叫到面前,当众问道:“先生原在魏王手下,干了一段不干了;后投项羽手下,没多久又不干了;今你投到我的帐下,有人说你品行不端,贪金受贿,是不是想来捞一把一走了之?”陈平说:“魏王不用,所以我不干;项羽不信任我,所以我也不干。听说大王您爱才如宝,注重学识,我才甘心弃魏、楚,归服汉王。”
04
接着,他对欺兄盜嫂的传闻不做辩解,任其所言;而对贪金受贿,却自认不讳,且慷慨陈词说:“我孑然一身,远道而来,若不受金,没有资金来源,纵有天大的本事,又怎么付诸实施呢?我今天投你,是想把一生所学贡献出来,你看能行,便可采纳;如认为无用,所收原金俱在,尽可归公处理,并甘愿听凭处理!”
刘邦听后,很是叹服,更加重用、当众将其晋升为护军中尉。这样以来,他人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其后,陈平在刘邦白登山解围,计除韩信和后来的除掉诸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周勃、灌婴齐名并传不朽。
05
为什么陈平对其欺兄盗嫂之说不予理会呢?他认为不值一辩,且也不易辩清,所以只好听之任之。其实,据史料记载,陈平和他嫂子的关系并不和睦。
当时陈平家中贫困,只爱读书,不会干活。陈平的哥哥见陈平诚心好学,便遣使从师,情愿独自一人耕种持家。但陈平的嫂子却小肚鸡肠,常常讽言相讥。有一天,陈平回家,邻人见其面色丰腴,便说笑话逗陈平道:“你吃什么好的东西,长得这么丰满?”还未等陈平答话,他嫂子就说:“我家贫寒,他又啥都不干,有啥好吃的?无非吃些糠麸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的好。”寥寥数语,尖酸刻薄,把个陈平说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恰在这时,他哥哥进来了。
听后大怒,说这是诚心挑拨他兄弟之间的关系,非要把她休回娘家。陈平忙从中劝解,但他哥哥心坚意决,最后还是把他嫂子赶出了家门。从这一事实来看,所谓陈平的“欺兄盗嫂”之说,实属无中生有的不实之词。
06
老龙认为,刘邦用人的标准是否全面、正确,姑且不论,但就其视才如宝,爱能如命而言,不也是可称道的吗?经济上的问题,生活作风上的问题,最易毁掉一个人的声誉,孰不知一些嫉贤能之徒,又何尝不是常常以此为据,添枝加叶而有意把别人整垮呢。这倒是用人之君所应慎之又慎的。
谢谢朋友们阅读《龙观历史》,您对老龙在本期图文中的历史描述和历史观点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如果您喜欢老龙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和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