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你们写我的字,却不懂我的痛
发布时间:2019-10-29 13:25:50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风流如魏晋,到了王羲之还未被冠以书圣的年代,早已比现在的“苹果”都普及,口谈玄言,及时行乐,潇洒混日子。但生活中的王羲之,总有一根刺让他如鲠在喉,翻开他的作品集看看,记录的其实满满都是辛酸。

他有两个孙女,小小年纪就去世了,为了寄托思念写下《期小女帖》和《二孙女帖》。

《期小女帖》

《二孙女帖》

姨妈去世,一遍又一遍地刺激着他的泪腺,他写了《姨母帖》。

《姨母帖》

在“魏晋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先人之墓被毁,王羲之痛彻心扉,有了《先墓帖》和《丧乱帖》。

《先墓帖》

连年的战乱,感慨世事的无常。王羲之在表面的风流倜傥下,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他也是豁达不起来。

谢仁祖不久前去世了,提起来就让人感到悲酸,没法说;“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都邑帖》里他说。

《都邑帖》

《逸民帖》里他说,“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不能见面聊,让人叹息;写信,又如何能够写得清楚!

《逸民帖》

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呀,一年的光阴又这样过去了,《平安帖》里他写到“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

《平安帖》

同时,他用《干呕帖》和《衰老帖》记录自己得病时的无助。

《衰老帖》

或许是种种打击,让王羲之身体变差了。身体差胃口也差,在人生最后一个冬天他写信告诉朋友,他感到了彻骨的“寒冷”(寒切帖)。

《寒切帖》

兵荒马乱,战争里没有好运气;早年丧父背井离乡,几乎没有机会祭拜祖庙;空怀养民治世的理想,却只能在灾荒之下,顶着压力向平民借贷粮食。

那个“东床坦腹”的少年,在生命中大部分时间,都贯穿着所求不得的失望,甚至是耻辱。生逢乱世,痛苦几乎成了王羲之每天的必修课,连和朋友举行派对时,面对人生之无常、年光之有限,都发出了“岂不痛哉”的叹息。

《兰亭序》局部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所有的放纵无羁,安静或躁动终将成为过去式。寿命长短,听凭造化,但最后终将归于消灭。

不过,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在退休前的永和九年,在春光明媚的暮春写下了《兰亭序》。所有的失去、失望和不满,他用书法在后人眼中变成了浪漫。是屈原放逐而作《离骚》的浪漫,是太史公受刑而作《史记》的浪漫——五内俱焚,被这个时代开除的人,他以一腔悲愤问天问地,问古今。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王羲之 不懂

上一篇:康熙的“眼睛”,李煦代皇帝传旨,风头一时无二
下一篇:慈禧太后驾崩出殡,扎“松活”时遇到麻烦,最后李莲英用这招解决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