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太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和她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这口锅不能完全由她背,但她的责任肯定少不了。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吕后、武则天她们都是一位太后当政,为什么到了慈禧这边,一开始会有两宫太后?
出现两宫太后是因为新皇帝的母亲不是皇后,母凭子贵,皇帝生母和皇后都成为了皇太后。两宫太后并不稀罕,古已有之,但唯独在咸丰皇帝去世后,变成了两位太后同时临朝称制,开创了一个纪录。
两宫太后的权力也是一样大的,咸丰在遗诏中规定,两宫太后各执一枚印章,同时使用时,圣旨才能生效。除了两宫太后外,还给自己儿子配备了八位辅政大臣,朝政由这八位商议着解决。这样的托孤班子可谓史上最豪华的了,那么咸丰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人认为是咸丰是为了防止慈禧肆意妄为,祸害国家。其实,那时候的慈禧还远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有关慈禧割肉煮汤,感动慈安毁掉秘诏的事情,只是个传说,并无史料。那么,咸丰要防的是谁?
这个人是恭亲王奕訢,咸丰皇帝的亲弟弟。奕訢的能力比咸丰要强得多,但结果登上皇位的是咸丰,而不是奕訢。而咸丰的皇帝生涯十分悲催,正赶上满清最衰落的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是奕訢跟外国人签订了协议,平息了事态,他的能力再次得到朝廷上下的承认。
咸丰去世时,儿子载淳只有6岁,内忧外患重重,也许是怕多尔衮的故事再次上演,咸丰便安排下了这个空前绝后的托孤班子。
咸丰皇帝的无能再次暴露出来,载垣、端华、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认为两宫太后毫无处理政事的经验,根本不把她们放在眼里。而有性格坚毅的慈禧在,两宫太后也不肯轻易认输。
结果咸丰刚刚驾崩,双方的矛盾就开始激化。两位太后为了自保,联络上奕訢,一举剪除了八位顾命大臣。这个托孤班子的短命,和它的庞大一样创下了纪录。
如果不设两宫太后,政事交由顾命大臣,奕訢不一定有机会翻盘。反过来也可能如此。但咸丰对任何人都不放心,既不敢把大权交给某一个人,也不愿废掉奕訢,彻底解除这个威胁。结果奕訢坐等着就上了位,变成议政王。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到底谁得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胜的人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奕訢在这方面显示出了超出咸丰的才能,他开启洋务运动,重用曾国藩等汉臣,与列强保持良好的关系,使大清朝有了一番新气象,老大帝国似乎焕发了第二春。
那么,两宫太后对奕訢有什么看法?慈安性子随和,权力欲较低,慈禧则不然。随着年纪的增长,对朝政的熟悉,加上天生的敏锐,慈禧的手腕越来越高明。这么多年来,慈禧估计没有少看历史书,历朝历代的权术阴谋肯定学了不少。
1881年慈安太后暴卒,坊间都传闻是慈禧下的毒。这样一来,慈禧的对手只剩下了主导朝政的奕訢。1884年,中法战争又一次战败,慈禧借机削弱了奕訢的权柄,夺回了朝政的主导权。
奕訢有篡权的野心吗?从串通两宫太后,到最后被夺权,奕訢执掌大清也有20年。对于大清来说,他是个忠臣,苦苦支撑着这个衰落的帝国,从来没有过贰心。
慈禧刚刚举起板子,流露出要敲打他的意思,奕訢就退缩了。即使以后再次成为军处大臣,也只是唯唯诺诺,顺着慈禧的意思,毫无主见。从此,慈禧成为帝国的唯一发号施令者,独揽朝纲,直至死亡。
参考文献:《清史稿·文宗本纪》、《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