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东北当年在张作霖时代,是非常的强的一个存在,东北王占着关外的地理位置,又有一个想要继续做大的雄心,所以东北在那段时间的发展可以说是比较的快一些的,尤其是军工领域之内,在当时的全国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那样的年代里,能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
而当时的东北的军工,步枪月产量峰值达到了4000支,全年理论总产量即48000支,轻重机枪月产能峰值达140挺,全年理论总产量即达1680挺,这样的一个数量是可以武装整整好几个军团的,而到了1924年—1931年身管火炮总产量为1201门,平均每年为172门。这个数字如果具体到关外之地来说,是非常的可怕一个数字,而且当时的日本的军工企业正处于一个低谷期,他们的产量比张作霖的军工还要少一些。
到“九一八事变”时,日本陆军兵工厂生产力锐减,年产步枪3600支、机枪540挺、火炮90门、坦克10辆,在此条件下,之后的对华战争中,日军甚至不得不启用日俄战争时的旧火炮,从这些数字的对比上,我们能比较直观的看到日本的规模是比东北要小一些的。
那到,既然在这方面张作霖占有优势,为什么当年他的奉军还是害怕关东军呢?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说的只是规模而已,并不是先进程度和质量,当时的奉军的军工数量虽然很大,但是质量和先进性方面对比日本的话,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再加上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的强悍,也完全的盖过了奉军和当时的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军队,所以,就算是有这样的大的产量军工,但是张作霖仍然不可能与关东军为敌,因为在实力方面的差距还是过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