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门诊中,经常有病人反映在服药期间出现腹泻,而且也特别担心“腹泻”这个“不速之客”,会让自己原有的病情恶化。可真的是那样吗?
其实,这种服药期间出现腹泻的情况比较常见。最早专门对这一情况进行讨论的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张仲景老先生,他在《伤寒论》中这样描写:“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当身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也就是说,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这些药物纠正了人体脏腑之气的偏盛偏衰,使得脾胃功能相较于之前,有了更明显的提高。脾胃功能提高了,就使得那些沉积在体内的水湿浊邪,随着大便或者小便排了出去。
咱们当代名医胡希恕老先生也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他也认为,这个时候的下利(拉肚子),是人体“愈病的反映”。更直接地来讲,慢性病治疗的过程中,排除用药因素(医生有意加入泻下药),受凉、吃冰冷刺激食物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出现的腹泻,是人体脾胃机能恢复的表现之一。这也是体内湿邪外走的迹象。而且这种腹泻会逐渐减少,并且停止,患者不用过分担心。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服药期间出现的腹泻都是好现象。多数情况下,患者自身无法判断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腹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所以一旦出现腹泻要多多留意,及时咨询医生。持续腹泻,或者腹泻后有明显不适的时候,及时停止所服用汤药也是必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姚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