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连品洁)今天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表示,近年来开展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我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包括开发旅游厕所电子地图、开展“乡村文旅中心”试点等,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共建设旅游厕所2.23万座
党中央、国务院对文旅公共服务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对此也开展了多项工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底,有2325个县(市、区)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占比83%;494747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比86%;1649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1711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分别占比68.5%、73.8%。而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表示,今年把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推动优质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大力开展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总结推广重庆等地“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等典型经验,特别是在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推动通过升级改造社会文化活动中心,针对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活动阵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房前屋后、遍地开花”。
同时,文化和旅游部今年还通过建设国家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中心;继续鼓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城市先行先试;会同财政部研究制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办法》等举措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管理方式。此外,在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稳步发展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表示,2019年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落实《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年共建设旅游厕所2.23万座,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进一步提升旅游厕所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开展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工作,努力实现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控,目前已标注9.8万座,标注率82%;同时还启动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一批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服务中心,开展机构功能融合试点,为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在此次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还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其中,首先是公共文化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颁布出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建立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种类的“底线标准”;此外,在建立健全免费开放制度上,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和部分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方面,除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外,还制定出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等一系列标准。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制定了《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和服务规范》、《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规范。这些标准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开展“乡村文旅中心”试点
对于未来工作规划,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透露,2020年将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按照公益性、人文性、开放性、便利性的要求,根据人口空间分布,统筹推进固定设施、流动设施、数字化设施建设,优化设施布局,拓展“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形成有机衔接、相互补充的公共服务网络。
同时,还将以创新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日常生活,在城乡基层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其中包括重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过程管理、日常监督;统筹整合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
此外,在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将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开发旅游厕所电子地图,解决游客“找厕”“评厕”问题。以旅游“厕所革命”为突破口,结合国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在具有旅游资源的乡村开展“乡村文旅中心”试点,允许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中心具备乡村旅游服务的功能,提供旅游信息智能化引导、咨询接待、休闲娱乐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