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一群“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的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中国人民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时光荏苒,驻守在英雄城的武警江西总队官兵,追寻先烈足迹,不断从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传统的擎旗人。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前进在军旗升起的地方
■章宇 刘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曹先训
武警江西总队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锻造官兵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图为鹰潭支队组织特战队员开展山林地捕歼战斗训练。曹先训摄
本期关注
八一精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党开始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并由此孕育出了影响深远的“八一精神”。这一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体系和军队革命精神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驻守在红色热土上的武警江西总队官兵,传承弘扬“八一精神”,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为部队全面建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编者
寒冬时节,英雄城。
强劲的大手,从崩裂的巨石中伸出,紧扣汉阳造步枪的扳机。枪的上方,是一片象征中国革命新天地的蓝天白云。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第一枪”雕塑前,一群戴着“红领带”的官兵正在驻足凝视。
1927年8月1日,一群“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的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中国人民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时光荏苒,驻守在英雄城的武警江西总队官兵,追寻先烈足迹,不断从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传统的擎旗人。
一
“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南昌起义前夕,作为起义总指挥的贺龙,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斗转星移,90多年后,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该总队官兵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广场上。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有这样一面“名录墙”——墙上,镌刻着858个名字。当年2万多名起义官兵,只有858人留下了姓名。这其中,有一位名为“陈守礼”的共产党员。在2万多名参加南昌起义的勇士中,他是当年唯一留下姓名的烈士。
遥想93年前的那个夜晚,多少“领系红领带、膀扎白毛巾”的人,传递着“河山统一”的口令,在党的领导下冲上了战斗前沿。
“发动南昌起义,是当时党中央作出的决策;参加起义的部队,是党所掌握和受党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部分部队;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听党指挥、信念坚定的楷模……”讲解员的一番话,让现场官兵深受触动。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近年来,该总队注重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用八一精神“补钙”强能,引导官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他们组织官兵到八一广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战斗旧址旧居群等地,观看革命史料、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军人誓词,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
赓续红色血脉,就要忠诚信仰、听党指挥,这也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2017年,随着新编制体制调整改革,该总队第二支队整体转隶。一声令下,第二支队全体官兵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服从大局,以实际行动拥护支持改革。于卫华是原第二支队教导队教导员,部队合并整编后,他因达到年龄拟安排转业。虽然面临转身,但于卫华本色不褪、干劲不减,不管是移交材料还是清点装备,事无巨细,他都在一线组织、全程参与,直至机构、人员调整完毕,他才离开岗位。
二
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起义前夕,中共中央致前委的信中指出,“南昌暴动,其主要意义,在广大的发动土地革命的斗争”,要鲜明地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工农等政治主张和纲领政策……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将救国救民的责任扛在肩膀上。
“如果有人问我,英雄城南昌的魂在哪儿,我认为就在八一广场上。”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干部,这么说起八一广场在南昌人心中的分量。
行走在广场上,一块块浮雕、一段段文字,无不展现出南昌起义“为最苦人民的奋斗”“力谋民众利益”等主张所激发出的爱国爱民的巨大力量。
去年夏季,一轮又一轮强降雨袭击江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该总队官兵闻令而动,投入抢险救援。2019年7月7日,抚州旴江河水倒灌近2米,沿河段房屋被淹,村民被困。抚州支队官兵连夜出击,乘坐冲锋舟在遍布杂草暗桩的洪水中,挨家挨户搜索被困人员。狭窄路段河水湍急,救援官兵便把缆绳绑在腰间,跳入水中徒步前行。支队官兵奋战一夜,转移被困群众100余名。
人民军队为人民,八一精神放光芒。该总队官兵用实际行动不断丰富为民奋斗的精神内涵,奏响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新篇。近年来,他们累计投入资金1千多万元,援建3个乡镇、27个贫困村,帮扶53所敬老院、185名孤儿、870户贫困户、3200余名贫困群众,有力助推江西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多个支队被江西省双拥办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井冈山中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井冈山爱民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天寒人心暖。这一天,天未放亮,该总队官兵便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带着专门定制的太阳能灯,赶往定点扶贫的安义县吊钟村帮助安装。在官兵连续多年的倾心帮扶下,吊钟村的面貌已大为改观。
三
南昌起义,第一次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属于工农的军队,并在革命战争实践中率先找到了适合当时客观条件的作战形式,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些创举,鲜明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岁月流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融入英雄城里英雄儿女的血脉深处,成为该总队官兵强军路上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该总队执勤十二中队,前身为原南昌县中队,“队龄”与共和国同龄。在该中队荣誉室内,一台老式补鞋机格外惹人注目。
建队之初,中队缺钱少物,一穷二白。中队官兵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敢于吃苦、敢打硬仗,他们堆砖砌墙、掘地开荒、发展农副业……虽然官兵的衣服磨破了、鞋子磨穿了,但营区面貌却焕然一新。中队自购了一台补鞋机,成了大家的宝贝,更成为官兵心中的精神象征。
“我们前进在军旗升起的地方,只有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涉险滩、闯难关,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该总队领导这样说道。
2018年,宜春支队机动中队中队长徐迪带领特战队员,奉命支援抓捕持枪歹徒。在连续搜捕34个小时、先后4次转移战场后,他们最终在一处山林中发现歹徒踪迹。正当特战队员在漆黑树林中搜索前进时,歹徒疯狂地扑向他们。徐迪临危不惧,精准判断、快速瞄准,一枪毙敌。
面对凶险喊出“让我来”,面对敌人叫响“跟我上”,徐迪用行动展现出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
“砰!”一声枪响,狙击手视线之外的目标靶应声而落,一架无人机从高空悄然返回。
央视节目《挑战不可能之加油中国》中,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大队长卢定军,挑战只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影像,判断200米外的两个移动靶位置。最终,卢定军成功避开钟摆模拟人质,完成狙击,每个目标用时在两分钟内。
挑战成功的背后,是官兵在训练场上的不断摔打锤炼。长期以来,该总队发扬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冲破训练极限,锻造官兵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如今,该总队每季度进行一次“魔鬼周”训练——30公里负重行军、10公里武装奔袭、6公里涉水、每天训练超过18个小时……
南昌起义的枪声虽已远去,但八一精神却历久弥新。今天,从硝烟弥漫的演兵场到大山深处的哨卡,从抗洪抢险的救灾一线到双拥共建的活动现场,八一精神如同一股穿越时空的能量,始终激励着该总队官兵在强军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