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苟利
在各国关于二战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德军成群结队如日军“万岁冲锋”一般地向机枪阵地进攻,在机枪短暂的射击之后,无数德军士兵应声而倒。那么现实中的德国军队战术真的如此不堪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要知道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士兵的单兵战术能力自然不会比其他国家的军队要差,甚至碾压了苏联军队的基本战术素养。可以说,德国军队在当时是最为精锐的,从单兵作战能力上来看,德军的平均水平也是最高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几乎损失殆尽,这时候德军的平均战术素养才有大幅度下降。不过在战争前期和中期,没有什么军队敢说自己的士兵素养能够碾压德军,德国人横扫全欧洲靠的并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军队受到了各种限制,但是这也保证了能在德军服役的人都是最为精锐的职业军人。而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军厉兵秣马,一刻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军事建设,在当时德军士兵每周进行训练的时间要远超所谓的“最强陆军”法国,德国士兵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在大部分时间要么是在教室内进行理论学习,要么是在训练场上进行协同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可以保证自己送上战场的没一名士兵都能够称得上精锐二字,正是因此德军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自己的士兵损失,碾压了波兰、法国等传统军事强国。
德军步兵战术几乎全部是围绕机枪开展的,德国步兵班的班长往往装备MP-40冲锋枪,在大部分时候,德军的机枪手会承担掩护任务,等逼近到一百米左右的距离时,德军的机枪便会向对手后方延伸,不再压制对手的火力点。在这时候,前出的步兵将会进行冲锋,用自己的步枪去精确击杀对手的机枪手,在进入近战距离后,德军的对手往往会失去继续抵抗的想法,从而让德军俘虏。正是得益于这些战术,在战争前期德军并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毕竟到了近战距离后自己的对手往往会举起双手投降。
而到了东线战场上,苏联军队的抵抗则比法军要强悍不少。正是因此,德军体验到了初步的损失。再进行防御作战的时候,德军往往会将机枪部署在阵地的两侧,以保证可以在中间形成交叉火力。正是德军这一战术,往往能够在战场上给苏联军队十分严重的损失,毕竟在防御作战的情况下,装备了MG-42重机枪的德军士兵战斗力要远超使用DP-27的苏联军人,很容易便能在对手冲锋阶段造成大的伤亡。
如果认为德军没有战术素养,那么大概率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很了解。德军正是依靠自己的战术素养才能够在欧洲攻城略地。要知道的是,德军的装甲部队不管在什么阶段都不能算得上是碾压对手,在法国战役期间,法国军队的坦克战斗力也是十分不错,不过因为法军的指挥不利,才导致大量装甲部队没能够集结起来给德军可乘之机。可以说,德军正是依靠自己强大的作战素养才能够保证全欧洲没有哪怕一个国家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