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机关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向未来,再出发”首届社区废弃物管理论坛在成都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家关注社区废弃物管理问题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及媒体的两百余人参加了论坛的分享与交流。“无废城市”理念提出者、应用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杜祥琬院士,国际知名动物学家和保育人士珍·古道尔博士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杜祥琬院士在演讲中回顾了“无废城市”从提出到试点的历程。2017年上半年,杜祥琬和刘旭、钱易、陈勇等多位院士一起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呈了《关于通过“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社会”的建议》。他说,作为一个能源领域的物理学专家,却来进行废弃物领域的探索,是因为90%以上的废弃物都是可以通过科学分类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他希望城市能够通过废弃物管理,从“无废城市”变成“无废生活”,最终达成“无废社会”的目标。
珍·古道尔博士也在主旨演讲里讲述了自己与野生动物们的故事。作为享誉全球的动物学家和保育人士,早年在非洲丛林的研究工作让她明白,传播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有多重要。为此,古道尔博士离开深爱的丛林,奔波于全球各地。她说,影响环境的力量起初总是十分微小的,无论是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人类自身,但最终带来的变革却是巨大的,所以面对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忽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也要相信自己的行为最终可以带来改变。
在论坛上,来自社会各界的参会嘉宾围绕社区废弃物议题展开分享和讨论。零点有数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布了《2019年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废弃物管理信心指数与意识行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2018年的调查数据结果,居民分类正确率正在整体上升,但“便利生活造成减量难”和“过度包装”等问题依然亟待解决,针对重点人群的有效传播则变得非常必要。
在零点有数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董事长袁岳的主持下,成都市社工协会会长江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综合部部长黄志斌、上海爱芬环保联合创始人郝利琼、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讲师卢红雁等嘉宾参与到研究报告的讨论中。研究报告关于居民的信心指数、行为分析、人群划分、话题认知等项目的调查分析数据,对未来城市垃圾分类的政策制定、倡导方式、社区工作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主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项目主任张振山、零废弃联盟执委罗丹等七位嘉宾,分别从公益机构、社会企业、政策推行、学术研究等多个角度针对社区废弃物管理议题作了分享。嘉宾们一致认为,实行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需要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长期有效的工作成果,而在这个进程中,发挥社区基层的行动力,是关键一环。
此外,论坛还开设了多个分论坛,从城市社区废弃物管理、农村社区废弃物管理、科技创新与新商业模式、社区厨余垃圾管理、公众倡导与教育、零废弃校园与零废弃办公实践和创新等多个维度对社区废弃物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为社会各界共同实现城乡社区垃圾减量、分类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论坛结束前,嘉宾们还到访了成都周边的多个社区废弃物管理项目试点交流经验。在位于成都市区的王家塘街12号院,成都根与芽通过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及堆肥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实现该小区垃圾的减量和分类,并带动周围5个小区自主开展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在农村社区临石村,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在水源保护区建立“河流保护带”,从源头治理,主动不污,让农废变农肥,用“不污”的生态农业覆盖河流两岸,通过培育在地力量,护水护家园行动,让当地村民成为水源地的守护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虽然参会人数众多,但在论坛举办期间,从组织者到参会者,都身体力行,努力践行“零废弃办会”的理念。在论坛筹备阶段,主办方就发出了“自带水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参会资料电子化”等一系列倡议,参会嘉宾也都纷纷积极响应。在论坛上,主办方万科公益基金会和联合主办方、协办方、承办方、参会嘉宾们共同发起了《零废弃倡议》,呼吁更多的人从个人做起,进行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实现零废弃的生活方式。
此次论坛由万科公益基金会主办,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成都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广东千禾社区基金会、国际公益学院联合主办,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零废弃联盟、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万科(成都)企业有限公司、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协办,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和成都市锦江区生绿色生态文化发展中心承办。
【主办方介绍】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由国家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
万科公益基金会以“面向未来,敢为人先”的理念,关注对未来影响深远的议题,以“可持续社区”为目标,推动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
基金会通过“研究-试点-赋能-倡导”的工作方式,以人为本,发扬合作奋斗的主人翁精神,构建公益强生态的思维方式,最终从政策、立法、企业、国际组织和民间力量等多个维度来共同推进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的生态关系。基金会当前着重在社区废弃物管理等方面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