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百亿资金投向医疗行业,谁是“金主爸爸”的最爱?
发布时间:2019-12-19 12:03:21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市场钱很少,投资人不再撒钱投所有“赛道”,而是集中投最大的几家,谋求的是第一、第二大股东的宝座。

能提升医院效率的信息化企业成了“香饽饽”。

第三方外包服务被资本普遍看好。融资交易覆盖了检验、影像、消毒各大领域。

想赚快钱的投资者正知难而退,更有雄心的大买家在悄悄入场“扫货”。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句话尤其适用于资本寒冬中的医疗服务领域。

2019年的一天,一位险资负责人约访浩悦资本创始人刘浩,开门见山就提出想投某家医疗信息化企业——作为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军者之一,这家企业在2019年成绩斐然,受益于医保控费建设需求,订单保持快速增长。“一堆人盯着它,股票一直在涨。”

但由于角逐者众多,最终那家险资没能抓住机会。

这是2019年医疗服务投资中的一个缩影。

据动脉网统计,2019年截至11月,国内医疗信息化的投融资事件不下200例。单单11月,医疗信息化领域投融资事件就有31起。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降本增效”成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能提升医院效率的信息化企业成了“香饽饽”。此外,院外的第三方医疗服务也成为投资热点。

△ 图片来源:yestone

与线上的火热相比,线下则进入更深的盘整期,投资总额相比上一年缩水多半。

明里是早一批的医院投资者继续抛售医院资产,暗里则是更为雄心勃勃的大买家正在悄然入场。

医院投资向龙头集聚

拉投资,有时就是在讲故事。“18年下半年开始,故事就垮了,前几年上市公司热炒过的,现在也在卖。所以19年,大家都不太敢投。”刘浩说。

市场最疯狂的时候,一家医院,一堆上市公司来抢,有做珍珠的、有做摩托车的,有做瓷砖的,都来买。如今却是“一地鸡毛”。

动脉网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国内医疗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有39起,融资总额接近53亿元,对比2018年的84起融资事件和116亿元融资额,缩水了一多半。

在博行资本合伙人张岚看来,这是因为医院和诊所,都需要很长时间去积累品牌,这和不少基金的策略和期限是不吻合的。“很多投资人并不是觉得这些标的不好,而是投进去两三年,发现怎么这么慢,就只能退出了。”

风口平息之后,往往是真正的买家入场时。

一位业内人士向八点健闻透露,近期又有两家外资巨头重金投了两家医院。“一家投了2亿美金,另一家也投了大概1亿美金。”

资本在加速细分赛道的龙头集聚,整个下半年都没有停歇。

继和睦家今年7月底花落新风天域后,随后的8月爱尔眼科转让股份,引入高瓴和淡马锡。阿里系击败一众对手,牵手爱康国宾之后,在10月份,又成为美年健康第二大股东。11月,老百姓大药房第二大股东易主,引进新的国际化投资人——方源资本和春华资本。

“越来越多的并购重组将带来行业大洗牌。”刘浩认为,对于真正想长线布局医疗服务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和并购基金而言,这恰恰是一个未来的黄金三年。

前几年被VC炒高的价格,降下来了。新的一批投资人有了进场的机会。这个时候,是真正有品牌、有管理能力的公司开始整合的时候。

另一个投资人做了一个预言——未来几年,民营医疗服务顶级的这批公司,大股东和二股东会全部换新。“市场疯狂的时候,这些头部的品牌公司融资,是不可能让出大股东和二股东。因为有太多资本愿意当小股东,大家动不动就按三五倍PS出价,如果和互联网有些沾边,甚至远远更高。”

资本寒冬的时候,也是细分行业领先者进行行业洗牌,把排在后面的竞争对手远远抛开的时候。对资金吃紧的医疗服务企业而言,这时候融资则是异乎寻常的难。

“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敢于出来融资,就会面临被行业洗牌。资本是愿意去投,龙头企业规模大、增速快且能整合行业,但对不起,我就要当二股东,甚至大股东。”刘浩说。

以爱尔眼科为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它属于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如今市值高达1000亿,成为眼科服务世界第一。面对如此之高的估值,高瓴和淡马锡还继续买进,因为它一家的规模超过行业第二到第十的总和。

刘浩认为,盘整期间,一批战略投资型机构,例如外资、险资或者地产,还会再次进入并购的队伍中。

市场很残酷——行业中一般的玩家,则会跌到一倍PS,甚至面临“打折都没人买”的困境。

第三方服务被普遍看好

纵然资本遇冷,但在张岚看来,医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博行资本把今年的投资重点聚焦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医保控费,从院内剥离出来的很多需求;另一个是公立医院没办法满足的市场化刚需。

第三方外包服务,今年被资本普遍看好。

医保控费之后,大多数医院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尤其是取消药占比、耗占比之后,很多利润都被挤压,医院只能提高非医疗的效率。”一位曾在医院任职的管理人员透露,在此前粗放管理的年代,无论是清洁、消毒,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为了节约成本、精打细算,“医院会把有利润的部分留着,对它来说是成本的东西,都在逐渐从医院里面剥离,可以外包出去。”上述人士认为,外包公司往往可以发挥最大效能。比如金域、迪安这种第三方检验中心,可提供超过2500种检验项目。

2017年8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将第三方医疗服务从已有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等五类,扩大范围到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十类。为医院外包业务提供了政策基础。

随后两年间,医院大门开始向第三方服务商敞开,资本热度不断上升,融资交易覆盖了检验、影像、消毒各大领域。比如,第三方医院消毒供应商聚力康近日已完成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弘晖资本;医院感控解决方案服务商安保感控也获得数千万人民币投资;第三方影像一脉阳光获得人保资本数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等等。

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即将过去的2019年已经在发生着第三方医疗外包服务的不断整合,未来是可以跑出一个百亿规模的细分巨头。这些机构可以与公立医院形成业务互相需要的关系,避免了直接竞争,从而让投资人看到了未来的市场空间。而且,目前的市场还是“小散乱”为主,未来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的机构,将会另辟蹊径。

设备维修,是一位投资人认为的机遇所在。“原来也是小散乱,都是一些退休的维修工程师,或医院设备科长搞的小公司,一年有一两个客户,活得乐哉乐哉的,就跟IT一样。”在他看来,现在医院有这个迫切需求——老的设备都用不起,维修费用很高。这样的一个赛道,更有可能出现并购整合。

医疗信息化风头正劲

正如开头所言,医疗信息化融资在2019年迎来了一个好年头。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截至11月,国内医疗信息化的投融资事件不下200例,总金额超过40亿元。从今年9月到11月,医疗服务与智慧医疗领域共发生44起私募融资,其中31起是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或医疗AI等智慧医疗企业相关。其中,百度投资东软控股总计14.43亿,思派网络、海典软件等投融资金额也都是亿元级别。

“公立医院以前扩张的逻辑很简单,盖大楼、加病床,就跟开酒店一样,开一个房间,就能卖,就是一种粗放式增长。”一位医院管理层说。但去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控费成为一个大方向。

院长们这才发现,要精细化管理——把非医疗核心部分外包出去之外,还要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内部的“降本增效”。

资本方更为看好医疗信息化,一个是在于迫切性。多年盖楼式发展,三甲医院的门诊量成百倍增长,原来老的平台、系统根本就绷不住了。“过去,让一个三甲医院院长在信息化上,一年花费1000万,比登天还难。但现在他们是主动在信息化上投钱,提高医院效能。”

另一个则是在于数据。

阿里和腾讯,最先知先觉。在2018年5月28日,腾讯宣布对东华诚信注资12.66亿元,持有东华软件5%股份。之后,阿里也迅速宣布入股另一家医疗信息化巨头——卫宁健康。在2018年A股中,涨幅第一的是卫宁健康。

入局者还有更多。今年3月,联想智慧医疗宣布获平安集团数亿元战略投资,并正式更名为平安联想智慧医疗。2016年,联想智慧医疗从联想集团分拆,成为联想创投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公司之一,旨在为大型三甲医院信息化改革提供综合业务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

险资也极其活跃。今年11月8日,中国人寿斥资20余亿元,成为万达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消息发布,四个交易日,万达信息股票累计上涨36.8%。此前中国人寿投了卫宁科技、山大地纬、嘉和美康几大医疗信息服务商。同是险资的泰康则选择增资东软望海。

“今年开始,信息化上市公司整天在发公告,股市大好;大医院现在愿意砸大钱,花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信息化管理费用,这是个趋势。”一位行业人士强调。

投资人眼中的创业者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一个投资理念。

这个选择标准尤其适用于同样处于资本寒冬的医疗服务领域。

张磊在近期的公开演讲中说,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观、有胸怀又有执行力的创业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长期持有,帮助企业家把最好的能力发挥出来。”

但处于变局之中,找到好的企业并不容易。资本失去耐心的时候,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显可贵。因此,科技赋能的新医疗服务,是博行资本今年投资战略。恩启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被投项目。

和传统的自闭症康复机构不一样,恩启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公司。它投入研发教学管理软件,先后创建了国内最大的自闭症康复教师培训平台、自闭症儿童康复效果评估工具、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在线社区。

“医疗服务原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依赖于人,没办法标准化,同时太过依赖专家资源的话,成本会特别高,利润很有限。”张岚说,恩启就是把康复服务标准化,从前面测评到后面康复,建立了一套科学体系。一方面大大降低对专家的依赖,另一方面,企业扩张速度可以更快。

好孕帮,做的也是辅助生殖的连锁诊所,但张岚觉得,不同的点在于,它和多家大型生殖中心合作,利用线上平台精准指导用户,打通“院内诊疗”与“院外管理”的全流程管理。

相当于给患者提供一个贴身的医疗顾问,帮助前期的健康方式干预,如何饮食、运动,到整个治疗过程的便捷服务。真正到了要去取卵和移植时,就会给客户办好公立医院的绿色通道。

科技赋能公司,技术本身不难,但如何把这样一套流程、系统运营起来,才是难点。“怎么做到跟公立医院的系统互通、检查报告互认,而且这个流程是通畅的,是需要有一个很强的开发团队。”

除了创新之外,在刘浩看来,真正优秀的企业家在这种逆境的时候,他一定能顶住压力,敢于去扩张发展,甚至牺牲估值。“今年,就看哪些企业家敢于拿钱,同时能聚焦主业,不在主业范围内就快速剥离,不纠结,这种企业家都是很难得的。”

据其观察,医疗细分行业龙头的创始人,耐力比聪明更重要,天时地利人和,好的时间段里选对了细分行业,一直做下去,核心团队没走散,就熬出来了,就这么简单。

“没有秘诀。往往那些‘聪明人’,机会太多,反而放弃了。”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谁是 投向 爸爸 最爱 资金

上一篇:关闭全部门店,又一生鲜电商折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