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岚煜生物」宣布已获得由经纬中国领投,邦盛资本跟投的近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以及运营服务提升、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后期产品线的进一步拓宽等工作,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成立于2016年,「岚煜生物」是一家体外诊断(In-Vitro Diagnostics, IVD)试剂研发商,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提供研发及生产用抗体、抗原、纳米荧光微球等多项原材料,并提供试剂及仪器定制服务。据了解,「岚煜生物」主要产品包括抗原(重组/天然抗原)、抗体(单/多克隆抗体)、体外诊断领域仪器和试剂半成品定制服务,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免疫层析、免疫比浊、分子诊断和POCT等平台。
岚煜生物技术平台及产品
据了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老龄化的加剧,分级诊疗的推进下,如今国内IVD是医疗器械行业中市场发展规模最大的领域。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IVD上游为试剂所需原材料的生产,中游为系统开发,仪器及配套试剂生产和流通渠道服务,下游为医学检验服务。36氪了解到,与「岚煜生物」类似处于上游方的玩家便有「金准生物」、「帝迈生物」、「东方基因」。
一般而言,IVD属于医院成本项,与高值耗材收费模式不同,以医疗服务收费。同时,医保支付的是医疗服务价格,并非直接支付耗材价格。虽然2019年7月国务院所颁布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里所针对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顺理清单中,并不包含 IVD 及医疗影像设备;但是出于医疗政策大方向降价趋势,加上行业竞争的加剧,36氪不排除未来IVD也有降价的可能性,进而压低上游端价格。
根据上交所披露的信息,截至2019年6月,科创板接受申请的医疗器械企业总数有8家,其中便有5家乃IVD相关企业,占比高达27.78%。在医疗行业“马太”效应明显,政策所可能带来的变化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拥有持续原材料研发、产品矩阵整合能力,迅速将新品转化为销售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岚煜生物」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其技术壁垒及成本控制
在技术壁垒方面,基于主动式微流控技术和智能化仪器平台开发,「岚煜生物」已建立了医疗诊断领域完整产业链,把免疫、生化、血球、血凝、分子诊断和POCT全产品线组合成小型一体化桌面流水线。公开资料显示,主动式微流控的优势在于能够仪器内部精密控制芯片内反应腔结合阀门装置,控制液体反应的位置,实时监测液体在芯片内流动状况,定量控制反应样本体积,使样本定量参与免疫反应,真正达到精确控制。
在成本把控上,创始人团队采取的策略是,从源头起有效控制成本,前期积极寻找配套产业链,以便能构建主动式微流控技术平台的所有基础设施。再加上通过双平台的设计(微流控+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岚煜生物」可为临床灵活提供不同的产品,进而节约成本。
未来,「岚煜生物」还是会以主动式微流控多样化产品为核心支撑点,把医学检验工作站、全科医生健康小屋视为新业务主体,完善精准健康服务闭环布局。除了延续主动式微流控产品的升级,「岚煜生物」希望能够将精准检测技术普及化,加快其在分级诊疗基层医院的布局。另一方面,「岚煜生物」也不排除拓展海外乃至全球市场。
延伸阅读
据中原证券行业报告,体外诊断行业会在未来呈现“两极化”发展趋势: 一方面是大型自动化仪器模块式组合以及流水线式检验流程所呈现出的“极大化”;另一方面则是是检验仪器小型化,操作简便化,即时化,准确化所呈现出的“极小化”。
据36氪了解,目前国内体外诊断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集中度较低。出于价格体系清理趋势、行业的整合、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上升,未来,只有有能力生产且提供模块式组合、流水线式检验流程及相关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极大化”趋势中胜出。
报告指出,另一方面,“极小化”的趋势则体现在IVD不同细分行业如化学发光、分子诊断以及POCT的差异化发展。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是一种在现场进行采样、通过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结果的检测方式。长久以来,由于行业集中度分散、产品迭代快,市场传统观点认为 POCT属于IVD的小行业,缺乏增长空间。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却出现了不同的看法。随着医疗机构对检验时效性和灵活性有更高的追求,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患者量和检验水平的提升下,POCT集成化、小型化、便携化、简单化的优点更符合未来医疗机构的需求。
根据「万孚生物」公司年报,中国POCT目前整体市场规模约占到体外诊断总体市场的10%以上,增速超过25%。目前,中国POCT产品主要覆盖心脏标志物、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血气、妊娠、凝血等,其中妊娠/排卵和血常规类POCT检测产品发展较为成熟,其他产品还处于导入和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