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卢祥勇
深圳的华强北,被称为中国电子第一街,扬名海内外。在电子产品时代,各种翻新机、高仿机、组装机充斥着华强北的每一个角落。
三尺柜台,走出过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华强北上演无数从“小微”到“大树”的创业故事。30多年来,华强北诞生过50个亿万富翁和无数的百万富豪。腾讯20年前也是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园诞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玲 摄
提起华强北,就让人想到电子产品,但如今,这里很多的商场已开始转型做起美妆生意。
昔日“中国电子第一街”转型
据央视财经,华强北曾经以售卖电子产品为主的数码城里,不少商铺都在招募美妆店铺进驻。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明通数码城是华强北第一个开始转美妆产业的商城。商城负责人表示,就在今年7月份,他们完成了从电子数码城到美妆批发城的转型。目前,有超过500个店铺都在这里做着美妆批发的生意。
一位从卖电子产品转向卖美妆产品的店家表示,多年前就在华强北卖手机,一个月最多的时候可以赚上一两万,随着华强北电子生意的没落,他曾经离开深圳。他认为,美妆产品比电子产品更好做,因为是快消品。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除了明通数码城之外,还有远望数码城和紫荆城等多家电子商城已经开始向美妆转型。
21世纪初,外地人到深圳一定要看三个地方:世界之窗,罗湖口岸的东门服装市场,以及华强北。那时候的华强北,如日中天,是深圳乃至中国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
华强北区位图。图片来源:搜狗地图
新华社报道称,高峰时期,华强北日均人流量达到50万人次,日资金流量达10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主要组装销售山寨机的明通数码城,一个1.2米长的柜台转让费需十几万元。
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30多年来,华强北诞生过50个亿万富翁和无数的百万富豪。
早在2015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华强北走访调查时,一位在华强北打拼了超过20年的摊主说:“我见证过华强北的黄金时代。”
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头几年时,他跟着当时的老板来到华强北做电脑生意。随着个人电脑普及,华强北的电子行业日渐火爆。彼时,华强北经常出现人挤人的场面。这位摊主表示,当时如果有客人只看不买,档口老板会直接对顾客说,“不买就走,别挡着后面客人”。
过去,一说到华强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山寨手机”。但现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升级,以及国产手机的崛起,“山寨手机”的需求已经不大了。再加上电商渠道的推广,去华强北“淘货”的人越来越少。
为什么转型化妆品
今年10月,证券时报曾报道,周末的华强电子世界即使在客源高峰时段,卖数码产品的地方却也是门可罗雀。几位店主表示,大概从去年开始,手机类电子产品利润缩水严重,很多卖“山寨机”的店主都转行去卖化妆品了。
这里的化妆品是什么来路?据证券时报报道,明通数码城内的展柜上全是国际大牌爆款化妆品,但商品售价仅是专柜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价格不仅比香港的专柜便宜,也比机场免税店便宜很多。如此廉价且大量的国际大牌“爆款”,难免让人怀疑其商品来源。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这些店家表示,目前全国的“代购”都是在华强北这里拿货,他们同时也都帮“代购”们直接寄货到消费者手里,不用中间环节的“代购”们再发一次快递。“你想把寄件地址填成哪里都可以,他们(消费者)不会发现是从华强北寄出的。”
在定价方面,一位“代购”表示,以美国知名彩妆品牌Nars的腮红为例,国内专柜的价格是300元,她从华强北拿货的价格是125元,她卖给客户是200元,算上邮费10块左右,利润率可以达到50%。
华强北美妆城的火热和暴利是我国化妆品市场的缩影之一。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是全球化妆品行业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欧睿咨询统计,2012-2018年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销售额年复合增长8.7%,其中彩妆市场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5.4%,同期全球化妆品市场增速为0.9%。
雅诗兰黛集团2018~2019财年亚太市场按照固定汇率计算的收入增速达到25%,是2006年以来最快增速;2018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获得了过去14年以来最快的增速,一年业绩增长了33%。
北京上海的电子市场过得如何
“南有华强北,北有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硅谷”中关村电子卖场曾是商业巨子发迹的起点,也记录着中国IT发展的历史。相较于华强北,中关村电子卖场自衰弱至今,已有将近十年的历史。
中关村的太平洋电子数码广场于1999年开业,也正是一年,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一个四平方米的摊位,靠制作售卖VCD为生。
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关村电子卖场的鼎盛时期,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全国70%以上。卖场内,一个两平方米的柜台,每月租金上万依然一铺难求。
2003年的SARS一度让中关村卖场的生意一落千丈。刘强东暂时关闭了所有门店,开始尝试线上销售,并于2004年底关闭了所有线下店面,转型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这一决定也让京东抓住了未来的消费趋势。彼时,多数商家依然沉浸在卖场的繁荣之中。
2007年,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而中关村卖场也迎来其最后的荣光。
数据显示,2007年,中关村的单日客流为15万左右,2008年,单日客流减少到10万人左右,此后更是经历了阶梯式下滑。
2009年7月23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通告宣称:中关村西区定位于建设成为创新要素聚集功能区,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
中关村夜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11年7月1日,中关村电子卖场“四巨头”之一的中关村太平洋电子数码广场正式停止对外营业。2015年,中关村e世界宣布关闭;2016年,海龙电子城停业转型;2019年,鼎好大厦易主。如今的中关村已经完成了向创新创业大街的转型。
除了华强北、中关村,近几年来各地数码电子集散地几乎都面临着类似的选择,比如2015年年初,上海徐家汇数码城最核心的部分——太平洋数码二期歇业。2016年10月,徐家汇另一重要电脑城——美罗城清退所有数码业态,百脑汇美罗店也和人们说再见了。对上海人来说,“买电脑到徐家汇”彻底成为历史。
这些曾经辉煌过的电子市场,都成了时代更迭的见证者。
你多久没有去过你们当地的电子市场了,还记得你的第一台电脑、第一部手机是在哪里买的吗?欢迎留言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财经、证券时报、新闻晨报、每经App(记者 陈梦妤 林菁晶)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