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华 文/图
历经十年打磨,茅盾文学奖得主、我省著名作家李佩甫的长篇新作《河洛图》近日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这部具有浓郁中原特色的《河洛图》中,作家通过对河洛康家“留余”古训、“仁信”传家的故事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代豫商形象。创作背后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对于文学豫军有什么样的期许?记者近日采访了李佩甫。
长篇小说《河洛图》,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人物为原形,描写了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鼎盛发达的创业史,生动刻画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忠于国家、在巨额财富面前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面前宽容待人的一代豫商形象以及其惠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折射出晚清到民国时代的国运家境。
谈到写作《河洛图》的初衷,李佩甫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姥姥每晚临睡前都会给他讲一些民间的鬼神故事,其中,就包括民间的三大“财神”沈万三、康百万、阮子兰的故事。童年听到的故事给李佩甫留下了创作的种子,多年后,当他来到巩义,看到那座城堡似的“康百万庄园”时,童年的记忆一下子点醒了他。“原来河南还真有这样一个财神‘康百万’呢!在中原大地上,竟有这样一个家族连续富了十几代、且留下了一座城堡式的庄园!”
“最初,我想当然地以为,在中原大地上,一般是不可能出现所谓‘财神’的。历史上,这里战乱频繁,可以说是灾难深重的一块土地,同时也是儒家文化浸润最深的土地,是块‘绵羊地’。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国内有些名号和影响的商帮,有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等,却很少听说过豫商。可让我惊讶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康百万’就在眼前。他竟然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活财神’!”李佩甫说,“这个家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块紧靠邙山、又是河洛交汇之地、且诞生过大诗人杜甫的特有地域,它的神性何在?”——这些疑问迅速引起了李佩甫探寻答案的兴趣。
解读一个民间“财神”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李佩甫说,创作《河洛图》这部长篇,前前后后大约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他最初直观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二三百年前的“城堡”,空空荡荡的城堡和一些零零散散的传说。“坦白地说,我不知道那一块块古老的砖石会告诉我什么?当然,对三百年来被民间称之为‘活财神’的家族,会有很多的解读方式,我是以文学化的方式予以解读。”李佩甫说,他曾创作了电视剧《河洛康家》的文学剧本,而长篇小说《河洛图》与电视剧之间已有了十年的跨度,是他加入了个人的认知、超越了具象现实的再创作。
从《羊的门》《城的灯》《李氏家族》《等等灵魂》,到《生命册》《河洛图》,李佩甫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极为鲜明的地域符号,他生于中原长于中原,一生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而他的写作过程,也是对中原文化的挖掘过程。“我一直把‘平原’当作我的写作领地,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命状态,着重写一个特定地域的精神生态,研究的是一个特定地域的‘活法’。我想一次次地走近他们,认识他们,同时也是一次次地走向自己,认识自己。”
对于中原,李佩甫饱含深情,而对于写作,他虽已在写作田园辛勤耕耘40载,却仍抱有一颗赤子之心:“写作早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文学目前已到了一个新的节点,对于我来说,写什么,怎么写?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在李佩甫看来,文学一直是人类生活的精神方式,是一盏照路的灯,也是一种对生活认识的思维过程,作为写作者,他仍将在写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中,一共有9位河南籍作家获奖,是全国获奖数量最多的一个省份;全国来看,河南作家群中,坚持埋头写作的一线作家是最多的……作为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看到文学豫军成绩斐然,李佩甫也分外欣慰:“中原作家群四代作家(包括在外的一些豫籍作家),一直都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埋头创作,不事张扬。这在广告满天飞、靠‘炒作’扬名的时代,也许是个缺陷。但正是这个‘缺陷’使中原作家能够持续成梯队状或叫作‘鱼群状’发展。目前,中原作家不断地有新人涌现,自然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