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破晓——范红波导师法制讲座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9-11-06 17:53:43   来源:东方头条   评论 参与

这个世界也许被暗黑的幕布笼罩,但布都是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就会形成孔;有孔,就能漏进光;有光,说明正义者离胜利不远了。

我总会很珍惜和学校以外的人接触的机会,以此作为我认识这个世界的宝贵渠道。昨晚便又是这样一个圆梦的时候。学校请了中央报刊资深法制记者范红波老师来给我们文学院的学生上课。

不同于以往的讲座,范老师以朗读记者报道的形式,通过三个他处理过的案件给我们诉说他这条文学青年和记者之路的艰辛。课间休息的时候,另一位肖晖老师解释道,范老师没有当过人民教师,讲课不够生动,希望同学们多多理解。但台下的我其实并不认同。将案例以新闻稿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不但对于大一大二涉世未深的学子而言是一种拓宽视野的做法,更有利于范老师以他熟悉的方式向我们介绍这份职业,尤其是当他停下来用自己的话语翻译法律文本的时候,我便会有恍然醒悟之感,原来这几件事情、这几个人之间有这样的联系。

高考放榜后,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犹豫不决。不知道身处在一个繁荣富强、和平安宁的国度的我,畅谈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是否会被取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可事实的确如此。

但就在我坚定志向,准备点下“提交志愿”的按钮时,我看到了一本书——伊藤诗织的《黑箱:日本之耻》。全书的内容大抵是讲述作者被一位同行的前辈强奸,事后维权的艰难过程。案件以作者屡次败诉告终,可是这件事情却在作者的心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印记。

整本书翻下来,我也如其他读者一般,为作者的骇人经历感到战栗,为新闻媒体和司法机关屈服于强权、不敢坚持正义而感到心寒,更在心中播下了疑惑的种子:假若我果真成了一名记者、一名律师或者一名警察,我会否选择冒着被逐出行业甚至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去让权力界的丑闻公诸社会。倘若我退缩了,那么我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就背离了初衷;倘若我坚持了,最后的结果却未必值得我付出的沉重代价。

到底还是缺乏了勇气,叹息间,我听见手指匆匆敲着键盘,抬头,志愿的专业早已面目全非。

而后我又看见了一条书评——作者写得很动人,但我不会全然相信,毕竟是一家之言。如醍醐灌顶,我惊醒:这话听着有些不近人情,却不无道理。生活中的确存在表面是受害者的一方博取同情来诬陷被告人的案例。如此,那么究竟真相是什么?

电影《保持沉默》里有一句台词:“法庭上有三种真相,控方的真相,辩方的真相,还有真相本身。”

思及此,我便再也坐不住了,举了手,提出了疑问: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法制记者是如何寻找真相的?方才您讲述的三个故事,都是弱势群体战胜强权、争得公道的例子。您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会否因为对象是无权无势的平民而先入为主,因为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而想着为他们平反呢?可万一事实并非如此呢?”

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咱们做法制记者的,谁也不信。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没有调查清楚就更加没有发言权。在你接手这个案件的时候,你首先得研究它是否存在冤情,你得调查明白了才能发挥舆论督促司法公正的作用。”

其实我本猜到答案会是如此,只是这话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内人讲出来,说服力不言而喻。并非说老师的一番话就足以让我重新回到原先追逐梦想的轨道,但的确为我这只胡乱航行的孤舟拨开了迷雾。在维护社会正义的过程中,走在前头的人们呐,他们的勇气与智慧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我在偌大的迷宫里兜兜转转,兴许已经错过了好几处捷径的入口,但在足够长的游戏时间里,我的收获总有让我走到出口、重见光明的时候。(范红波,中国法学会终身会员,中华英才专访人物,中央法制报刊资深编辑记者,民主与法制社、法制日报社等单位原副主编)。(文/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蒋锦彤,图/团委高婕)

① 康复在线网所有原创文章(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2816822384@qq.com,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热词搜索:破晓 又见 导师 学习心得 法制

上一篇:家政服务行业成新晋"高薪"贵族,还认为很意外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主办单位:《康复在线网》出版公司。 网站低俗信息举报信箱
康复在线网:立足“华人的角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