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 武汉国粹中医馆中医肿瘤专家霍永兴临床经验30余年,通过长期俯身临床,总结临床,升华临床,在中医肿瘤和疑难病治疗上形成了独到的、注重疗效的临床体系和学术风格,尤其在中晚期肿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认为:中医治癌应把促进纳食进谷放在重要地位,以防出现“绝谷而亡”的不良结局。
纳食进谷,是肿瘤治疗的基础
霍永兴介绍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肠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胃气充盛,则体健无疾。一旦胃气衰弱、正气亏虚,则百病丛生。
就肿瘤形成而言,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免疫监视失败,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从中医的角度说,肿瘤发生则是正气亏虚的结果。现代医学所说的免疫力,就是中医的正气。“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里所说的“积”,就是肿瘤。
肿瘤源于正虚,而正虚与脾胃功能虚弱关系密切,由此霍永兴认为:脾胃功能虚弱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肿瘤发生后,又会对脾胃造成新损害。故治疗肿瘤当重视调补脾胃,因为只有在脾胃健旺的情况下,患者才能纳食进谷,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医治癌,当谨防“绝谷而亡”
霍永兴认为癌症患者胃不纳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脾胃虚败,胃不纳而脾不运;二是湿食中阻,困脾碍胃而胃不纳;三是积滞于肠,腑气不降而胃拒纳。此外,食道癌、胃癌食难进或进之呕吐,多因癌瘤阻塞谷道而影响咽食纳谷。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健旺脾胃、促进患者纳谷进食具有特殊意义。临床用药上当以甘补温运为主,这是因为甘温可补后天,鼓舞脾胃之气,改善食欲,促进纳食进谷;再者甘温进补可激发生化之源,改善贫血及身体虚弱状态。有些患者腹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思饮,且舌红少苔,其根源在于胃阴涸而食不纳,此时仅靠甘补温运难以增加饮食,应在甘温补脾的同时滋养胃阴,如此胃润则食进。
霍永兴强调说,有胃则生、无胃则死,癌症患者能否进食,是判断其疾病进退乃至最终治疗结局的重要标志。由于脾胃功能受损,早期癌症患者即会出现食欲不振、渐见消瘦现象;中期脾胃功能进一步衰退,因而普遍存在不思饮食或无饥饿感现象;到是晚期,患者大多因不能进食,绝谷而亡。“所以肿瘤治疗在早、中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务必要把促进纳食进谷放在治疗的重要地位,通过培植后天、激发化源、稳定病情、制止消瘦,确保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到了晚期,更要将促进纳食进谷作为挽救危重,延长寿命的重点目标,以最大限度恢复胃纳脾运功能,实现“得谷者昌”的目标。
健旺脾胃,不能忽视理气祛邪
霍永兴提醒说,健旺脾胃在注重调补的同时,不能忽视理气祛邪。这是因为脾胃亏虚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病机,而脾胃亏虚运行无力,容易导致气滞的发生,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不运成瘀;气为津之运,气不行则津不布而成湿,气瘀湿相互胶结,聚于局部,形成癌毒,进一步损伤胃气。所以霍永兴认为祛除困扰脾胃之邪也是调补脾胃的重要措施,应在辩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理气、活血、化湿、抗癌解毒等治法,以求标本同治,恢复脾运胃纳之功能。
霍永兴指出,理气祛邪宜使用药力平和不燥之药,以免苦燥伤阴;瘀血较重、刺痛明显、舌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者,可适当加虫类药物以剔搜逐瘀;在选用活血、化湿等祛邪药物时,应以药性平和为度,避免再伤脾胃。在药性选择上应有针对性,以选择归属脾胃经之品为宜。
【名医档案】
霍永兴 中医首席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从事中医肿瘤及疑难病临床治疗30余年,曾执诊于北京、广州多家知名中医院。精通中医用药方略,系统梳理了中医经典理论框架体系与各家学说的流变,上承衣钵、兼容百家。临床提倡“治病求本”,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对因施治,因人制宜。长期致力于癌症术后复发转移预防以及癌性疼痛治疗研究,开创了治疗中晚期肿瘤新组方,在中晚期肿瘤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满意效果,深受患者信赖和业界肯定。
擅长项目:
肺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子宫癌、骨转移癌、淋巴瘤、胶质瘤等各种良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梗、脑萎缩等心脑及周围血管疾病;各种结节囊肿、呼吸疾病、各型胃肠病;以及血液病、糖尿病、眩晕、肝病、肾病等疑难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