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个同学,为钱包之崛起而读书,寒窗多年终于出头,月入3万,在上海算是小小中产。可他至今维系着学生时期的消费习惯,平生最爱逛超市。不论瓜果蔬菜还是日化家什,但凡买一赠一或全场特惠的货架,都是他的温柔乡。
新婚之际,他邀请三五好友到家中做客。我们提了水果红酒登门,却只能往餐桌上放。因为从客厅到卧室,除了走路的通道,都已让促销的常温奶和矿泉水堆满。婚房秒变牧场,助力中国乳业,同去的朋友相顾无言。
还有一对远亲,同属外企中层,家境殷实,出行开宝马,寓所价值千万,房贷也早早还清。
可每次聚会吃饭,他们或者是结账时尿遁,或者借口回家带娃早退,总是能和买单的神圣时刻保持恰如其分的距离。
要说人品多差,这对夫妻远远谈不上。但凡无需出钱,他们特别舍得出力。可一旦涉及开支,他们的事迹就带有某种微妙吊诡的气息。
譬如说,相识十年,朋友聊起他们,还会说起唯一一顿由他们请客的饭局,是路边简陋的寿司店。千年等一回,实在太过难忘。
譬如说,朋友开Party,大家分摊礼物,他们应承了蛋糕,结果盒子掀开,美艳夺目的裱花上面,摆着一圈圣女果。我见过草莓,见过蓝莓,见过树莓蔓越莓,但在圣女果配鲜奶油的组合,还真是活久见。动动脚趾都能明白,肯定又是他们的“节俭病”犯了,挑了特促款充数。
2
无论从哪个参照系来看,上面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和穷毫无关系。遗憾的是,他们却有着典型的穷人思维。
哪怕日进斗金,也只想着有所结余,干毛巾里还试图拧出水来,这只是财富的奴隶。富人会合理分配收入,时刻准备扩大再生产,希望金钱能在生命里发挥更大的价值。
颇有意思的是,影视剧里时常安排出家的得道高人,语重心长地念叨“钱乃身外之物”。可见对红尘俗世芸芸众生而言,钱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残念。“看到美好的东西就想变得有钱”,也和食色一样,是人之大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