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老年互助团,服务对象也都是社区里的老年人,现在互助团的服务范围已经基本覆盖了常住在社区的80岁以上老人以及空巢独居老人。“团里接近80岁的团员,到了80岁就自动转为受助老人,这也算是我们互助团的一个奖励机制。”
让杨玉崑感到欣慰的是,互助团的出现确确实实地帮到了老人的忙。有些老人腿脚不好,以前出门办个事很费劲,现在只需要给互助团打声招呼,团员们就可以陪着老人去医院、去银行、去买菜。杨玉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的凌晨5点,一名独居老人突然给互助团打电话,说自己肚子疼得厉害。杨玉崑马上带着几名团员赶到老人家,带着老人去友谊医院做了急诊,最终才缓解了病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有急事想联系根本来不及,我们互助团都是老人们的街里街坊,就为了在这种时候能起点作用。”
除了响应受助老人的请求,杨玉崑和其他团员还定期去老人家里拜访,聊聊天、量量血压、检查老人的药箱是否有过期药。现在互助团按照所住区域分为了11个互助组,基本上每周都能到老人家看望一次。除了拜访老人,团员们还会配合社区养老驿站开展一些慰老活动。
无论是当小巷管家还是做老年互助,杨玉崑都倾心倾力,丝毫不觉得累。“年轻人都在挣钱养家,管理社区的事,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可不得多负点责任吗?”现在,通过她以及其他社区“老好人”的努力,小巷的环境已经在不断改善,高龄老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有保障,杨玉崑真是打心底感到高兴:“希望小巷管家和老年互助团能够长久地做下去,让我们的社区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莫凡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