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玉崑看来,小巷管家作为社区与居民的“牵线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处理问题时比较容易沟通。“有哪个居民在外边堆旧物了,社区派人去说,居民可能还不愿意听。如果让一个熟人去劝劝,没准问题就解决了。”
日常巡查和走访中,遇到简单的问题,小巷管家可以自行处理。但如果是力所不能及的情况,管家就需要及时向街巷长汇报。
每一名小巷管家都有自己的一个微信群,街巷长、巷长和管家在同一个群中。管家发现问题,只要在群里一说,街巷长就会马上反应,并派专人解决。杨玉崑表示,现在问题处理起来确实非常快,经常是通报问题以后马上就能解决。
用微信反映问题,除了可以用文字描述,还可以直接发送图片,这也让问题看起来更加直观。“以前说半天说不明白的事,现在一个照片全清楚了。”因为拍照很方便,许多居民也愿意把自己在小巷里发现的问题拍下来发给杨玉崑,再由她转达给街道。“相当于带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大家伙可以一起为维护小巷出力。”
最近一次在居民楼内巡查时,杨玉崑发现楼道里有很多的废弃自行车,又难看又阻碍通行。问了附近的几户居民,居民表示自行车确实是自己家的,已经用不上了,但又苦于没有把车处理掉的途径。了解到这个情况,杨玉崑马上跟街巷长反映,并由社区牵头开展了一个废旧自行车兑换卫生纸的活动,五天清理出来的废旧自行车足足有150辆。活动既方便了居民,又让楼道重新变得宽敞整洁。
65岁
在“老年互助团”里
算年轻人
除了担任小巷管家,杨玉崑还兼任着社区手拉手老年互助团的副团长。“有时在楼下巡查看见独居老人了,我就会陪着他们回家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老年互助团成立于两年前,当时杨玉崑所在社区的党委在党员会上提出了组织互助团的构想,希望党员能带头参加。有着40年党龄的杨玉崑积极响应,马上就报了名。两年来,互助团不断壮大,成员数量由最早的40名增加到现在的近100名。“最小的也得60多岁,最大的都已经79岁了。”按年龄来说,65岁的杨玉崑还算是互助团里的年轻人。